上海湿垃圾变废为宝 1小时100%“化身”优质农业肥

来源:人民网 2019-07-10 11:33 浏览量:3497

进入强制垃圾分类时代,上海人最热门的话题当属垃圾分类,你垃圾分类了吗,你被罚款了吗,你是什么垃圾?与垃圾分类的相关话题,总是甚嚣尘上。

核桃壳和螃蟹壳是干垃圾,核桃仁和蟹肉是湿垃圾,鸡蛋壳和小龙虾壳却是湿垃圾。干湿垃圾极易混淆,不少市民为正确分类垃圾伤透了脑筋。

尤其,垃圾分类定时定点限制,对年轻的上班族而言,总是跟不上节奏。市民白小姐说,现在又是夏季酷热,湿垃圾在家里放了一整天都发酵了,味道那叫一个酸爽。

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的生活垃圾中,餐厨垃圾占到50%以上。作为大多数市民的困扰源,如何更高效的处理湿垃圾,成为一个值得探讨和深思的问题。有些年轻人为了逃避分类湿垃圾,7月以来不敢在家开火烧饭,也不敢叫外卖,每天下馆子,把垃圾分类的重担转嫁给餐厅。

上海湿垃圾处理挑战较大 出路狭窄

据此前报道,中科院高等研究院的史吉平曾对湿垃圾处理已经进行了近一年的调研:垃圾分类后,末端处置能力不足,一些垃圾分类后没有出路,是上海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的一大“痛点”。

而各类生活垃圾中,湿垃圾面临的挑战较大:一方面因为集中处置较难,市区处置能力紧张而部分郊区处置能力富余,却彼此受制于邻避效应、成本等原因而不能周转;另一方面,目前湿垃圾处置后的产品,出路还很狭窄。

由于湿垃圾热值低,采用焚烧方法处理成本高、效益低,因此只能走其它资源化路径,比如通过生化处理方法生产能源产品或肥料产品。

国内外正在运行的湿垃圾生化处理设施有三类,分别为好氧发酵设施、湿法厌氧发酵设施和干式厌氧发酵设施。究竟哪一种更适合上海呢?

宝山区罗店镇北金村,村级湿垃圾处理点配备着一台体量为1吨的湿垃圾处理器。每天处理1吨湿垃圾大约需要花50分钟粉碎及压榨水分,再耐心等待1天后,就可获得有机肥料。该机器的肥料生产率为10%。

闵行区餐厨再生资源中心,采用的是好氧发酵法,每天处置餐厨垃圾200吨,采取全封闭工艺处理,不仅闻不到刺鼻气味,资源化利用率也高达80%。

浦东川沙规模最大的镇级垃圾处置中心即将投入运行。湿垃圾在这里将被倒入机器,添加十几种菌种之后进行耗氧发酵,24小时之后倒入储罐堆放,半成品将在储罐中待足14天。14天之后,散发着腥臭味的湿垃圾变成了黑色的小颗粒,空气中飘散着类似于酒糟发酵的香味。再加入氮磷钾等“配料”,小颗粒就变成了高效有机肥,经过严格的包装,就可以用于园林绿化。据介绍,这条生产线的转化率仅为5%,这也是因为湿垃圾含水量高达60%。

湿垃圾1个小时就能“变废为宝”?

9日,记者获悉一个利好消息: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金放鸣教授团队研发的“湿垃圾水热氧化技术”迈出了工业化“试车”的历史性一步——第一台连续式水热资源化湿垃圾技术装置投料运行测试成功。

在没有臭味的情况下,湿垃圾经过不到1个小时的处理后就能“变废为宝”,成为优质肥料。这个装置就像个“水热魔法师”,吞进去的湿垃圾全部都能转化成优质的农业肥,设计日处理量为100吨。

这到底是一波什么样的操作,可以实现化腐朽为神奇?

据介绍,湿垃圾中的有机物经过水热氧化技术转化后,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有机质和其他营养物质,是高品质的液肥,能够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或水产养殖;固体“废渣”是腐殖酸原粉,经过加工后可以用于土壤污染修复、沙化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大气污染修复、水体污染修复等,也可以直接用于农业施肥。腐殖酸类物质是净化生物圈、改善生态环境的宝贵资源。

和传统的湿垃圾处理技术相比,该技术产品转化速度非常快,根据工艺需求最快只需不到1小时就能完成,无毒无害无三废,更不会产生臭味。

早在2016年,上海交大闵行校区第三餐饮大楼的东面,就已经运行着百公斤级生活垃圾水热氧化处理实验的中试设备,用于处理学校食堂中产生的餐厨垃圾。今年7月1日,首套连续式(百吨级)湿垃圾水热资源化工业装置的研发和生产,开机试验成功。

金放鸣教授表示,希望会有众多水热资源化垃圾处理装置落地运行,为上海的湿垃圾处置贡献力量,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