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成立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来源:生态文明清华园 2016-04-18 08:44 浏览量:7287

4月16日,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首届清华大学生态文明学术论坛在主楼接待厅举行。成立仪式之后,首届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学术论坛举行。

成立仪式

研究中心成立仪式由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主持。杨斌宣读了“关于成立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的决定”和顾问委员会名单。研究中心由环境学院钱易院士担任主任,人文学院卢风教授担任执行主任。顾问委员会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担任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谢振华担任副主席,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原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等20名资深专家担任委员。

杨斌.jpg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代表学校对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对社会各界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陈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多领域,需要学科间的相互交叉、协作和有机融合,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的成立为整合相关教学科研力量提供了有利平台。陈旭指出,清华大学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以绿色教育、绿色科研、绿色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大学建设效果显著。陈旭希望研究中心和有关参与单位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形成合力,开展学科交叉,推动多视角的生态文明研究,吸引和培养一批有志于从事生态文明科研和实践的新型人才;希望研究中心能够与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国际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共同发展,能在生态文明研究领域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

陈旭.jpg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

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校长龚克代表兄弟院校致辞。龚克对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了祝贺。他指出,当今快速的工业化带来了空气污染等复杂环境问题,现实紧迫的形势下要求中国加强生态文明的研究和教育。而生态文明的研究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需要各高校、科研机构间开展交叉合作和深入研究。清华大学成立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对于加强综合性大学布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重要影响与意义。

龚克.jpg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

徐匡迪在发言中介绍了生态文明的起源和内涵,分析了中国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的紧迫形势,他希望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充分利用综合学科交叉背景,从宏观、系统的角度来全面剖析研究生态文明,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围绕关键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同时多向社会普及生态理念,倡导绿色、低碳、节约资源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尚。

徐匡迪.jpg

徐匡迪

在成立仪式上,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院士、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教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以及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钱易院士共同为中心揭牌。

成立仪式.jpg

成立仪式

成立仪式上还发布了《生态文明十五讲》一书。去年以来,来自清华不同学科的14位教授,在教务处、绿色大学办公室、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开设了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生态文明十五讲”,并编著了这本教材。徐匡迪、解振华和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为该书作序。

清华大学-大华铭科生态文明研究基金在会上成立。北京大华铭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庆彪、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与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家强共同签署捐赠协议, 2000万元捐赠基金将用于研究中心建设。

生态文明研究基金.jpg

清华大学-大华铭科生态文明研究基金

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商务部等相关部委以及北京市发改委、平谷区等地方领导以及北京市发改委、平谷区政府等部门领导,清华大学校内相关院系、部门领导,兄弟院校、科研单位嘉宾,相关企事业单位代表及师生代表170余人出席本次活动。

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同时召开。中心主任钱易院士向各位委员通报了中心近期工作,与会委员们讨论了中心未来发展方向。

学术论坛

成立仪式后,首届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学术论坛举行。原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教授主持论坛。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国务院参事刘燕华、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原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湘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做专题报告,深入阐述了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绿色创新、绿色消费、绿色发展等主题。

沈国舫院士用实例讲述了生态修复在实践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发展。他提到北京颐和园处曾是荒山,是人们“一镐一镐”将它变成如今的一片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也需要所有人的努力与信心。

沈国舫.jpg

沈国舫:生态修复与生态保护

刘燕华参事提出了“矩阵式思维方式”,将理论、制度、科技、文化四个思维方式与资源、环境、生态、能源四个绿色关键词列为横纵坐标,交点就是关于绿色创新的十六个实际问题。刘老师认为,矩阵式思维帮助我们把绿色创新落地。

刘燕华.jpg

刘燕华:对绿色创新的思考

诸大建教授提出,中国绿色生产方面工作做得很多,但在绿色消费配套措施方面做得并不够。他用生动形象的例子解释了消费环节的反弹效率悖论和下游效应。同时提出了绿色消费的效率计算方式。最后他用三句话总结了绿色消费的方式:从短寿到耐用,从拥有到分享,从自建到外包。

诸大建.jpg

诸大建:绿色消费的理论研究

王毅教授的报告从生态文明建设新视角,生态文明体质改革存在的问题和理论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体系建设三个方面介绍了他对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完善和发展的思考。并举例反映了生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生态建设越来越破碎化”“比较急于求成”等问题。

王毅.jpg

王毅:重塑生态文明治理体系

刘湘溶教授提出,要全面实现生态文明,需要做到“六个一”,包括认清一个现实(生态危机的客观现实),瞄准一个目标(美丽中国的目标),把握一个关键(生态文明体质改革的关键),重视一个教育(环境教育)等等。他最后讲到:“生态破坏人人难逃其咎,生态保护人人都可以做到,因此人人有责。”

刘湘溶.jpg

刘湘溶: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观点

“十三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造的核心目标。胡鞍钢教授通过对比和解释规划内容,详细介绍了十三五规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和具体方向,并展示了我国历次五年规划从“黑色发展”到“可持续发展”到“绿色发展”的演变过程。

胡鞍钢.jpg

胡鞍钢: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发展


中心介绍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隶属于清华大学,是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人文学院、低碳能源实验室等共同发起成立的交叉学科科研机构。

遵照《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和《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战略要求,研究中心广泛联合工科、理科和文科的一批学者进行深度合作,发挥清华大学学科交叉优势,建构完整、科学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探讨生态文明的建设途径,力争推动清华大学成为国家高校类生态文明研究的高级智库,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决策贡献智慧和力量。



组织结构

中心依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人文学院和低碳能源实验室共同建设,对校内其他各院系开放。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和人文学院教授卢风分别担任中心主任和执行主任。此外中心设顾问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参与到中心的研究与建设中。


委员会.jpg

负责人.jpg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