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也能赢得核心竞争力

来源:工人日报 2016-07-01 10:21 浏览量:3395

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江苏九三论坛”上,再制造成为与会委员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所谓再制造,是把废旧产品恢复到像原产品一样的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的生产工艺流程,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进行专业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态。再制造的特征,是产品质量性能不能低于新品,且成本只有新品的50%,可实现节能60%以上、节材70%以上,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显著下降。

据了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再制造汽车发动机已占维修配件市场的85%以上。美国是最早进行再制造的国家,现在产值已达1000亿美元,且可提供100万个就业岗位。再制造产业是关联性、系统性较强的产业,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依托制造业产业基地,加强配套服务能力,是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虽说中国比起美国相对落后,但近年来中国的再制造产业也在快速发展。根据调查,中国每年因摩擦和腐蚀造成的损失占GDP近10%,而发达国家仅占4%~5%。这一数据足以说明,中国再制造业潜力巨大。我国设备资产和耐用消费品达几十万亿元,若其中10%能利用再制造技术进行修复和强化,便能迅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曾经说过,再制造业不是高级维修,而是一种可以在流水线上实现规模化生产的新产业。再制造是制造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集中体现。以再制造为核心的循环制造成为现阶段循环产业发展的高端,是制造业竞争能力的一种集中体现。例如卡特彼勒、日本小松等国外领先企业将产业链延伸到再制造等“后市场”领域,承诺设备的回购和翻新,通过提供售后保障服务提高了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可见,发展再制造产业既是中国参与国际资源大循环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我国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因此,为加快推进我国再制造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我们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完善再制造产业管理体系,优化再制造发展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鼓励关键与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构建再制造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再制造关键与共性技术研发力度,加快产业化应用步伐。

此外,要继续深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推动工程机械、机床等领域的再制造。同时,深入研究国防装备和电子产品再制造的可行性,提出发展思路,推动国防装备和电子产品再制造。

“再制造就是再创造”,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内容,再制造产业近年来在国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再制造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通过突破先进自修复和再制造的关键技术群等,不仅能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而且将不断为社会提供新的产业空间,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带来巨大的产业与社会价值。

作为先进制造技术在21世纪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再制造既是实现和保证产品环保性与循环性的决定因素,也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体现。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再制造决定着未来制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