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

来源:南京日报 2016-09-22 11:45 浏览量:3264

今年汛期,受降雨影响,南京不少道路出现积水,而位于河西南部的天保街却没有积水。不积水的秘密就是这条街完全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建设。

今年7月,南京市政府下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与此同时,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正在加紧编制,最快今年10月就将完成。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水、储水、净化水,湿地公园、绿化带、道路、湖泊、河道都成为城市呼吸的“肺”,海绵城市,南京将怎样建设?

路面采用透水设计  绿化带下有储水箱

600米长的天保街,是南京第一条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道路。站在这条路上,脚下的柏油路面和路旁的绿化带看起来和别的路没有太大不同,但其实暗藏玄机——采用全新的路面透水设计替代传统的路面排水系统,将路面快速排水和雨水采集、沉淀过滤以及植物滴灌系统相结合。道路绿化带底下是一个个储水箱,可以将降雨储存在地下,在排涝的同时,还能把水留住,等到天晴时,再反过来用经过净化的雨水灌溉植物。这一套储水、净水的设备,全部采用太阳能动力,节能又环保。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储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有效削减雨水径流污染,促进雨水资源利用。

市规划局河西分局副局长罗海明参与了天保街示范路的建设过程。他介绍,用专业术语说,径流系数代表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径流系数越大,形成地面积水、内涝的可能越大。水泥地表最不能“吸水”,径流系数达到了0.9;而绿地和海绵城市的径流系数分别只有0.3和0.4,因此,建成海绵城市可以大大缓解城市内涝。

按照《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除了天保街,南京还将在两处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分别是江心洲和丁家庄保障房片区。江心洲试点片的主要示范内容为探索海绵城市在生态敏感区保护性开发建设中的应用;为圩区排水模式提供样板;更好地借鉴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的经验;为屋顶绿化、立体绿化的建设时间提供参考。丁家庄试点片的特点是高强度开发、人口密度大、新老小区并存、老工业区亟待生态修复、岗地地形地下水水位低、低洼地积淹水严重等。丁家庄试点片建成后将为高强度建设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改造提供示范。

按照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任务,这两个片区要在2020年建成海绵城市试点区。下一步,我市还要在南部新城、江北新区核心区、仙林片区和燕子矶等试点海绵城市建设。

根据《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南京市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尽快明确建设标准  合理引入社会资本

南京是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市规划局市政规划处处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陈燕平是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主要编制者。他认为,目前南京建设海绵城市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少国家标准,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各个部门要相互协调,在建设资金上要引入社会资本。

查阅资料了解到,建设海绵城市,目前可以依据的相关政策主要有8条,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等。可是这些相关政策中,都没有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国家标准。

正在编制的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将首先解决标准的问题——将明确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总体目标,并结合城市开发区域或项目特点确定相应的规划控制指标;进行水系统、排水防涝系统、供水节水系统、园林绿化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海绵城市的专题研究,确定海绵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在完善技术标准方面,要重点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制定相关工程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和标准图集,指导海绵城市规划建设。

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后,南京还将编制海绵城市建设5年行动计划。

陈燕平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原则是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

“海绵城市建设必须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陈燕平认为,应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多个规划的编制,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首先,要编制的是城市的水系规划,实施河道环境整治,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严格城市蓝线管理,恢复或保持坑塘、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禁止填湖填河造地等破坏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保护山水林田湖自然本底;重视滨水绿廊建设,强化河湖水体和岸坡生态化处理。其次是绿地系统规划,在满足生态、景观、游憩等要求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系统调蓄、净化雨水等功能,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提升公园绿地蓄水、净水能力。此外,还需要编制道路交通体系规划、供节水规划、排水防涝规划等专项规划。

建设海绵城市,经费问题是摆在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曾公开透露,预计海绵城市建设投资将达到每平方公里1亿—1.5亿元。这么巨额的经费从何而来,全部依靠政府可能性不大。规划部门认为,应该合理引入社会资本,比如在土地开发的时候就明确,新开发地块需要引入海绵城市建设。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