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城借力生态文明的软实力,打了一手漂亮的经济牌!

2017-02-23 16:30 浏览量:4897

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

美国学者罗伊·莫里森在1995年的著作《生态民主》中,对“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做了比较完善和清晰的解释。但是,他所描述的“生态文明”,在很多西方人眼中像是遥不可及“海市蜃楼”。虽然“曲高和寡”,莫里森却不改信念,2004年,他在另一本著作《2140:一部22世纪的历史和幸存者日记》中写道“2070年-2090年,中国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引领世界”。

普洱:把生态文明软实力变成绿色发展硬支撑

云南是一块对国家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绿色高地。普洱是这块高地上的点睛之笔。普洱生态良好,全市森林覆盖率接近70%,有自然保护区16个、占国土面积比例达20%,保存着全国近1/3的物种。如此良好的生态,如果没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和行动,难免会遭到破坏。而普洱很早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将政府主导与群众自觉有机统一,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实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良性循环的生态文明工程,把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构筑成为普洱发展的硬支撑。

建设更高水平的城市生态文明,实现城市与森林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普洱市民的期盼,也是努力实现的目标。为此,普洱市于2012年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普洱市进一步加强森林生态建设和保护,建立起更加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普洱市优化生态公益林的区划布局,调整增加公益林247万亩,使全市公益林面积增至1384万亩。 “十二五”以来,全市每年新增林地面积达40多万亩,新增森林覆盖率达0.6%以上。此外,普洱市还完善对森林支撑体系建设,森林资源管护体系、森林防火体系、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等建设,实现了对森林资源数据的实时动态管理;构建起以卫星监测、飞机巡护、瞭望塔监测、护林员巡山为主干的林火预警监测系统,连续27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监控体系,开展有害生物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灾害监测和灾害防控。

与此同时,近年来,普洱市强化资源生态环境监管,加强污染防治,实施了原始生态和湿地恢复、农村环境整治和坡耕地生态整治等工程,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累计建成 16个自然保护区、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 个国家森林公园和 1个省级森林公园,完成了140 万亩生态茶园改造,占现代茶园面积的 96%,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强化。依托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2013 年 6 月,普洱市获批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作为全国首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市生态文明建设有了绿色产业的支撑。

目前,普洱市已初步形成特色生物产业、林产业、水电、旅游度假四大产业集群。其中,咖啡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茶叶、石斛的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云南省第一,糯扎渡水电站是全国第七大水电站,林产业产值居云南省第二位。

预计到2020 年,普洱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160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大幅提高,四大绿色产业基地的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60%。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形成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普洱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西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锋,边疆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典范、面向东南亚绿色经济交流合作的平台。

安吉:生态文明的典型模本

安吉,曾是浙江省最贫困的山区县,为了“脱贫”,也曾走过一条财政上去了、环境变差了的弯路。为了探寻经济发展与生态优化共赢,安吉确定“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治污与建设美丽乡村协同推进。虽然也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但终于迎来了一个经济结构合理、社会和谐稳定、人居环境优美的新安吉。

保护生态,就必须向污染企业宣战。县委、县政府毅然关闭了33家污染企业,包括占全县1/3税源的孝丰造纸厂制浆生产线。开山挖矿,投资少来钱快,一直是县里的支柱产业。治污的第二刀毫不犹豫剁向了矿山企业,243家矿山企业只剩下达标的17家。

关、停的同时,安吉还扎紧了口袋——不符合规定的企业一律不准落户。印尼金光集团一个投资近50亿元的造纸项目,投产后年税收可达10亿元,然而因为环保问题被淘汰了……近3年,170多个5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因环保评估不达标被否决,其中超亿元的项目就有10多个。

在治污的同时,从2003年开始,安吉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该县首创的“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成为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模本,其主要内容包括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固废处理、化肥农药污染治理、河沟池塘污染治理和提高农村生态创建水平。

单从经济指标考量,“生态立县”付出的代价的确是沉重的:在湖州各县市的经济排序中,安吉一度倒退至倒数第一。然而,1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安吉是什么状况?“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经济结构合理、社会和谐稳定、人居环境优美。”这是国家环保部门对获得“国家生态县”称号的安吉所做的评价。

安吉铸“美”,不仅注意当下,还把目光投向了长远——注重打造美的硬、软实力。2014年4月2日,全国首个美丽乡村省级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在浙江正式发布。《规范》对经济、环境保护、安全等基本指标进行了量化。特别是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清洁能源普及率等给出了治本之策。环保部门这样评价:“使得美丽乡村建设从一个宏观的方向性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确保美丽乡村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

沙县: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模式

沙县,在2014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中排名第14位,县城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优良率为99.5%。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为优,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宜业。

近年,沙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县情民情,确立大生态、大循环、大和谐的科学理念,坚持用大生态的发展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县乡村创建为抓手,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形成了经济高效、环境优美、文化开放、社会和谐“四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沙县模式”。

2015年,沙县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173.2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7.69%;拥有城市园林绿地面积1021.71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186.2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平方米。

沙县,不断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大治山、治水、治污力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彰显“山水最美、生态最优、环境最好”的城市个性。积极治理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倡导以节能减排和低碳循环为特征的清洁生产、绿色生活和消费模式;大力推进省道和县乡公路沿线集中整治,建立完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着力形成风格各异的优美小镇、功能齐全的和谐社区、独具特色的小康庭院。

2015年2月, 在生态工业方面,沙县着力打造金沙园、金古园等生态工业发展平台,培育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加快配套项目引进和产业集聚。运用环保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工业经济实现由传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已基本完成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沙园18平方公里,沙县金古工业园6平方公里和一批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开发建设。金沙园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海西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金古园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

沙县巧借全县狠抓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把新农村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等环保举措有机结合。

拿污水处理整治来说,2015年7月,大洛镇、高砂镇、南阳乡、郑湖乡的集镇污水处理项目正式投入运行,日处理生活污水1100多吨。至此,沙县12个乡镇(街道)均设有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集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如今沙县污水处理厂日可处理污水3万吨,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青州、夏茂等10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也已经投入使用,保障了村民安全用水、放心用水的需求。

不止如此,在建制村,通过建生活污水处理站、检查井,安装一体式化粪池,减少农村污水排放。目前,全县共建成生活污水处理站54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另外,在“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级管理长效机制的运行下,沙县10个乡镇建成垃圾收运系统,实现垃圾集中统一处理。从城区到农村,卫生清扫、垃圾清运等卫生保洁都已实现常态化,夏茂镇俞邦村、南霞霞村、青州澄江楼等一大批生态乡镇、生态村正在脱颖而出。

珠海:生态文明建设领跑全国,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作为城市理想和价值追求,让珠海始终没有偏离绿色发展的主航道——坚持“生态优先”,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家园更美丽,成为珠三角地区环境质量最好、土地开发强度最小、人口密度最合适、低端产业布局最少及社会最和谐、最平安的城市之一。

一系列漂亮的环保数据直观地显示了珠海生态文明的“硬指标”:2015年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0.0%,全市各主要河流、饮用水源地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保持100%稳定达标,各项污染物监测指标年均浓度全面达标,区域环境噪声值符合国家标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5.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5平方米,万元GDP单位能耗0.399吨标煤,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万元GDP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强度分别为1.98千克、1.61千克以内,较2009年下降42.4%、39.5%。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成为广东省增幅最高的地区之一。

一系列奖项的获得则佐证了珠海生态文明领跑者的“软实力”:珠海历年来,几乎包揽了全国性的所有有关生态文明方面的奖项,从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到“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再到“国家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拿奖拿到“手软”。

2016年12月1日,国际知名投资机构IDG资本2016年CEO峰会在珠海举行,原因就是珠海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美、投资环境良好、发展空间广阔。尤其适合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企业,希望在高端制造、医疗健康、金融创新等领域与珠海加强合作,为珠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这是珠海生态文明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个“红利”缩影。守得住绿水青山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30多年来,珠海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坚决关闭一批污染型、高能耗企业,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和研发力度,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如今,生态文明作为珠海的城市理想和价值追求,不仅源源不断为城市发展注入“绿色动力”,更为珠海经济发展“攒足”后劲,赢得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深究珠海生态文明缘何能源源不断为城市发展注入“绿色动力”?相关专家认为,这除了得益于珠海始终把坚持生态优先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还在于珠海不断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法制,以绿色理念引领城市科学发展。

走生态文明道路,正在使中国赢得更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因为走生态文明道路,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潜在矛盾减少了,互利合作的领域更多了。比如,能源问题是我们对外关系中的一块短板,但近几年,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领域不断取得可喜成就。这些进步都标志着人类在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减少排放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帮助中国在国际上消除敌意,还帮助我们争取到更多朋友。这一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新动向,为未来构建国际社会更和谐的新秩序树立了典范。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