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机再制造——制造业升级和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缩影

来源:天津政务网 2017-07-13 11:30 浏览量:5845

日前,中铁装备集团高端装备再制造中心项目在天津自贸区正式开建,项目总投资4.1亿元,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盾构机再制造基地和再制造产品及零部件仓储中心、交易中心。项目投入运营后,可解决长期困扰我国海外工程出口企业的高端装备回国内维修及保养难题,为大型盾构设备出口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保障。

这是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一个缩影。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启动“再工业”战略,重塑制造业的竞争新优势。而在我国,《中国制造2025》已经启动,正着手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实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目前来看,再制造对于完善高端设备产业链,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意义深远。

综合使用效率提高30%

在高端装备产业链条上,除了传统的设计、制造、销售和维修流程,还有不可忽视的再制造环节。所谓再制造,是利用专门的工艺和技术,对旧的设备进行专业化修复和改造升级,使之重新焕发生命力的过程。不同于简单的设备维修,再制造出来的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不亚于甚至高于原先的产品。

由于大型高端装备售价高昂,当设备无法正常运转或配置过低时,如果废弃重新购买新品成本非常高,而通过再制造的方式对旧设备进行再造和升级,使原有设备的综合性能达到新一代设备水平,如此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为设备购买者节省资金投入,同时节能节耗效果明显,成为绿色经济的重要体现。

开篇提到的中铁装备集团高端装备再制造中心便属于工程机械领域的再制造,将重点开展盾构设备的保税维修、再制造以及总装业务,是中铁装备盾构机出口欧洲、东南亚、中亚、西亚等国外市场的桥头堡与维修中心。

再制造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业内人士表示,再制造属于高端装备的“后半生”,但会影响装备“前半生”的设计和制造,通过“后半生”的维修和再制造,可以改进“前半生”新品的设计与制造,从而使整个装备从一个开环的寿命周期变成循环的寿命周期。

当设备达到一定寿命周期时,可通过“以旧换再”的方式,使设备功能得以恢复。“一般大型盾构设备关键部件累计运转1万小时或者盾构10公里左右就需要大修一次,这种大修往往需要再制造,开展维修和技术上的再升级。”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董事长谭顺辉表示,再制造中心将在明年3月份完成一期建设,投产后,平均年产隧道掘进机、再制造整机及相关零部件20余台套,可带来7亿至8亿元产业收入。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越来越多的工程装备走出国门,活跃在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但海外工程机械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是一大难题。总体来看,海外维修费用高昂,特别是再制造过程中材料的运输、人员往返以及聘请高级工程师和技师等成本非常高。

“海外我们做一台再制造要6个月,成本在1000万以上,比我们在国内完成再制造再销往海外,成本高出两三倍。”谭顺辉透露,再制造中心投产后将大幅提高海外工程设备的使用寿命,综合使用效率能够提高30%左右。

相关标准待明确

不过,对大型机械设备而言,再制造业务涉及机械、电气、液压等方方面面的检测与维修,有时一家企业并不能独立完成,这就需要形成比较完整的再制造产业链,对各个系统环节进行联动维修与再制造。

目前再制造企业一般采取全球采购,集成合作的方式,引入专业化的机电、液压企业,将设备不同环节的“症状”各个击破。通过一种强强联合的方式,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协作,提高再制造生产效率,推动整个产业链集群式发展。

自2005年国家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发展绿色再制造技术以来,再制造产业经过十余年发展,已逐步掌握相关高端设备再制造的核心技术,但不容忽视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缺乏相关标准和认定。目前国内大部分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都缺乏相应的行业、地方乃至国家标准,掣肘行业发展。

对此,谭顺辉也深有感触,“在很多专业技术领域,设备的子系统、零部件等都有相关技术标准,但再制造领域十分缺乏,再制造质量和结果的认定也需进一步完善”。

依托东疆自贸片区优势,再制造中心已经与租赁公司接洽,后期将开展售后回租、设备租赁等租赁业务,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发展。

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柳表示,东疆融资租赁是和实体经济联系最紧密的金融服务形式,除了飞机、船舶,像盾构机再制造等大型制造设备也是重要标的物之一。

目前东疆正着力打造天津海外工程出口基地,已吸引中交海洋建设、中外运长航海上风电等多个知名工程项目落户。“将来不仅仅是高端装备的再制造中心,更多依托融资租赁走出海外的大型制造企业都将在东疆建立功能基地,以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杨柳称。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