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输”一“堵”破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困局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2017-08-07 14:21 浏览量:5786

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更新,电脑、电视、电冰箱等电器电子产品的淘汰周期越来越短,很快就变成“电子垃圾”,既造成巨大浪费,也埋下众多的隐患。如果不注重回收利用,将会给环境带来很大污染。

近日,有专家表示,在政府主管部门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高度关注下,近年来广大企业认识到合理回收利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与社会、生态和民众休戚相关,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工作。但是在环保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中,也发现了零散回收为主的局面迟迟难以打破,补贴基金不能按时发放等问题的存在,这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与进一步的发展。

专家说,为解电子产品回收的困境,可采取一“输”一“堵”的方式,即对正规企业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对非法企业和小商贩加强监管。

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被回收的电器产品都去哪儿了?这可能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对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建新解释说,“主要有三种再使用的形式。第一,以二手产品的方式继续使用产品,如电视、电脑、手机及消费电子产品;第二种,可再使用的组件经过拆解后,返回制造商重新用于产品制造或维修环节;第三种,可再使用的部件或者元器件经过拆解后用于制造其他类型产品,如控制芯片、电阻、电容等。”

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强调电子产品的回收,杨建新表示,这是因为电子废物中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比如家用电器中的有害部件:废电冰箱、废空调中的制冷剂,线路板中的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还有一些电子产品中的含汞零部件,如果拆解不得当,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

此外,还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如制造一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含有300多种对人类有害的化学物质,而一台电脑显示器中铅含量平均达1公斤,铅元素可破坏人的神经、血液系统和肾脏。

中国科学院相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电器电子行业已进入存量市场,更新换代的需求持续增长。数据显示,市场上有更换需求的电器电子产品数量在亿台级别。然而,虽然报废量巨大,但多数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都流到走街串巷的小商贩手中,而流入正规渠道、真正实现环保拆解的废旧产品数量很少,有效回收仍是难题。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强也表示:“我们发现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零散回收为主的局面迟迟难以打破,回收环节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产业发展的瓶颈;补贴基金不能按时发放,对行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拆解处理企业资金受到占压,运营成本增加,部分资金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

基金制度:收不抵支、补贴拨付周期长

中国科学院专家说:“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管理采用EPR(生产责任延伸制)的基金制度,即生产者缴纳基金,补贴给有资质的处理企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涉及产品的绿色设计、回收、再使用/再制造、处理和综合利用、处置等多个环节,并与再生资源、固体废物和绿色制造等相关政策紧密相关。

据了解,2016年,国务院发布《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并把电器电子产品作为首批实施EPR的行业,明确了实施的工作重点。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处理基金的管理,建立“以收定支,自我平衡”的机制,进一步发挥基金对生产者责任延伸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上述专家表示,随着工信部等四部委组织第一批电器电子产品EPR试点工作的实施,多种多样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创新回收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比如EPR回收、绿色消费+绿色回收、互联网+众包回收、两网融合等回收模式,一些创新型的回收模式已经初具规模,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行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企业与获得资质的处理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对接。

虽然政策形势一片利好,但基金制度运行仍面临一些问题,如收不抵支、补贴拨付周期长等。2016年是处理基金补贴标准调整的第一年,也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实施的第五年。

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电器循环技术研究所于近日推出的第七个年度行业白皮书——《2016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及综合利用行业白皮书》显示,2016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26.10亿元,拨付47.14亿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处理企业正在发生分化,规模较大的企业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而同时也有近三成处理企业出现停产等现象。

在上述专家看来,我国在基金制度实施之前,一些优秀的企业通过选择最佳的回收处理伙伴,建立其产品的回收处理体系,在我国实践着生产者责任延伸制。

基金制度实施后,由于企业缴纳了政府基金,意味着其已经履行了我国的EPR。同时,国家缺少对销售者“以旧换新”回收废旧产品的激励政策,使原先已建立回收体系的企业也不再开展回收活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一直是以个体回收为主。

个体回收仍是主体

当然,以个体回收为主的现状也并不单单是EPR制度的原因,经了解,更多人选择将废旧家电卖给小商贩,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常出没于居民区,上门拆解搬运,效率高又快捷,而消费者又很难知道正规拆解处理的渠道。另一方面,中国人有艰苦朴素的传统,认为垃圾可以换钱,小商贩的存在恰好契合百姓的需求,其回收价格相对较高。而正规回收机构成本高,按照环保要求,需要配备专用车辆、专用场所,地面要进行硬化等,还有更多的税收成本,导致回收价格低。

我国目前有109家正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企业。例如,深圳淘绿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废旧手机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公司董事长卢海滨表示,“互联网+回收作为一种新模式的出现,改变了过去手机回收行业的整体结构和形态。我们打造B2B逆向供应链服务平台,建立标准化回收流程,打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实现废旧手机的绿色回收、科技回收和智能回收。”

事实上,目前我国类似的企业并在少数,不过,中科院专家表示,正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企业依然面临重重困难。这类企业的做法能有效回收废旧电子产品,但不能完全解决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问题。比如小型家电可直接邮寄,大型家电则需要一定安装技巧、搬运,以及安装人员上门服务的过程,处理成本高、利润低,这让很多正规回收处理企业不愿意接收废旧小家电。在没有国家支持的情况下,企业毫无利润可言,甚至面临收多少赔多少的尴尬局面。

如何改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的现状,专家建议,国家要“一输一堵”,加强宣传进行破局。首先,要“输”,对正规企业提供政策、资金支持。比如欧美一些国家,让有业务专项权的企业垄断性地负责回收,政府给予补贴,让回收资源有保障。其次,要“堵”,加强对非法企业和小商贩的监管,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国家应尽快推出相关法律,以更正规、稳定的政策管理“游击队伍”。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