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优结构、调分配、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新常态,必将影响全国各行业的发展,轮胎翻新行业也不例外,令人不无担忧的是,近两年来,轮胎翻新行业发展速度急剧下降,甚至隐现行业整体滑坡、走向式微的衰败景象。
作为一种资源循环利用的节能模式,轮胎翻新在国际上得到认同与践行。以客货载重汽车旧轮胎翻新率为例,欧盟达到了100%,美国为95%,而我国仅为5%。谈及我国废旧轮胎的综合利用水平与国外差距很大的缘由,不少轮胎翻新企业一致把矛头指向GB 7258-2012标准。
2012年9月1日,国家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2)规定,严禁客运车辆使用翻新轮胎。为贯彻落实国家的这项标准,各地有关部门深入客运企业督促使用翻新轮胎的客运车辆更换优质轮胎,严禁使用翻新轮胎。
两年过去了,针对此一标准的实施褒贬不一。很多学者认为,造成当前中国翻新轮胎行业不景气状况的原因很多,但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安部牵头制定的GB 7258-2012标准的问世,极大的抑制了轮胎翻新行业的发展。
2014年10月26日,在南京由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召开的年会上,来自GB 7258-2012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应朝阳主任与中国轮胎翻新行业专家、企业家之间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业论道,为的是更好的找寻行业困境所在、探索行业发展之道。
新旧模式协调难
本刊记者:不少专家反映,行业标准制定过于理想化,会严重束缚行业,尤其是执行起来显得不合时宜更加阻碍行业发展。对于GB 7258大家怎么看待?
程源:一个标准的制订和使用条件,关系一个行业兴亡,可以管死,也可以管活,就看是否适应行业发展。就翻胎来说,欧美的载重商务胎翻新率已高达90%,世界平均值60%,而我国不到5%。法国米其林轮胎,可以翻新三次,而我们大多一次报废,超载导致轮胎压坏,在中国几乎100%不能翻新,仅有公路客车(因限载)可翻。而GB 7258的使用条件,又限制使用翻新轮胎,本来就“无米之炊”,这就更雪上加霜。难怪会发生张家口的公路上,一度依此“使用条件”,对使用翻新轮胎者一律罚款的现象。
王斐:赛轮是制造新胎的,2006年开始做翻新轮胎。从技术、材料、设备等都是按照新胎的生产要求、流程来做的,通过了ISO 9000的认证,在翻新轮胎的质量是有保障的。翻新轮胎是有市场需求的。建议修改GB 7258相关条款,不妨允许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使用翻新轮胎。
孙方寿:我是一个从事轮胎翻新行业管理38年的老同志,因此得以见证中国轮胎翻新行业的起步、发展、辉煌、以及现在的衰败。我认为造成当前中国翻胎行业现状的原因很多,但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GB 7258极大的抑制了轮胎翻新行业的发展。
应朝阳:企业有企业的难处,管理部门有管理部门的难处,应该都是一个相互理解的过程。我们没有办法,中国有自身的特点,行业协会起一个很大的参谋、引导的作用,很多时候行业协会不如政府主管部门说话管用, 现在市场有些混乱,翻新轮胎的质量参差不齐,只有保障质量才能不限制使用翻新轮胎,行业协会跟政府一起把这件事做起来,限制标准应该说是可以进行一个调整的。
束制背后存隐忧
本刊记者:资料显示,我国的新胎年产5.6亿条(仅指汽车轮胎),年产废旧轮胎大概3.5亿条。按说,整个翻新轮胎行业前景广阔,GB 7258的束制体现在哪些方面?对此,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程源:一个标准的使用关系到一个行业的兴亡。虽然现在出台的翻新轮胎准入条件是可以信赖的,本来是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业,却未能引领行业走出困境、萎缩,我们是需要深入思考的。
孙方寿:我觉得,这个标准脱离我国国情。首先,如果轮胎不翻新再利用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不符合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其次,标准出台草率,对直接的翻新轮胎生产者、消费者和行业管理者没有广泛征求意见,缺乏对轮胎的实际消耗情况以及供需平衡的了解。
李春晓:我们的客户对我们的翻新胎质量很放心,但是GB 7258出来之后,客户告诉我们说,主要是承担不了责任。政策不能一刀切,不能因为那些小翻胎厂被媒体曝光质量问题、环保问题,就一竿子把正规经营翻新胎的企业也打翻在地,这是不合理的。
管怀云:我们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十几年了,我们有很多大型公交公司、运输公司的客户,他们对翻新胎是认可的。翻新轮胎是废旧轮胎循环利用的第一选择,在国外,推广使用翻新胎也是有一个认知的过程。很多国家是用政府行为来引导使用翻新胎。政府应给行业一点时间来发展,一起来把这个利国利民的好事办起来。
应朝阳:希望行业协会做一个工作,为标准修订奠定基础。需要梳理出国外翻新轮胎使用的相关规定,提供一个系统一点的国内翻新轮胎行业现状的参考样本,国内1000多家企业有大部分是假翻新、伪翻新,如何界定“伪”与“假”需要智慧,不能单纯一刀切放开,否则,后患无穷。协会则可以帮助国家做好行业过程控制,不能国家一松绑,而行业内翻新轮胎企业一拥而上,导致破坏正常市场秩序。
不松绑难作为
本刊记者:据悉,美国总统的座驾都允许使用翻新轮胎的。而在我国“不准在高速公路上使用”的限制是否有助推行业倒闭的成分?在孙方寿看来,用过分行政化的政策代替公路安全管理是不可取的,那么,行业的真正突破之道在哪里?
朱军:毫无疑问,轮胎翻新是我们国家乃至世界轮胎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首选。轮胎翻新质量有保证,依赖于可翻新胎体的质量。政府要加强两个方面的监管——第一安全情况,第二使用情况。使用情况比如超载、超限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努力一起解决。
刘殿军:我认为,《循环经济法》是国家制定部分细分行业政策的依据,不论什么文件的出台与执行,都应该遵循此法,包括GB 7258在内。比较而言,轮胎翻新应该是轮胎循环利用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轮胎翻新行业的发展在于市场管控是否得力,建议政府加大力度去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甚至可以采取由企业出钱、政府出面去实现双赢的模式走出去学习一番。
此外,应该着重加强轮胎翻新行业自身的舆论力量建设,以使对翻新轮胎有所误解的受众能更全面的审视这个行业,尤其是协会会长、副会长等领导层,应以发展行业为己任,积极争取更多参政议政的机会,提升为行业发出更广范围呼吁的能力。
田建国:从企业自身来看,我们是1996年引进的美国生产线、技术、原材料。有高端的翻胎制造设备。今年我们又投资了高端的胎面胶生产线。前几年,废旧轮胎处理一哄而上的多。近两年,经济形势不好等多种原因,我们少了不少小伙伴,这里面有一个因素是GB 7258。我们今年的翻新设备订单国内的只有一单,十几张订单都是出口的。我们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我们不会去做毁灭自己品牌的事,我们现在的生产条件、检测条件都符合国家要求,翻新轮胎的质量是一定有保障的。希望政府能给我们一些机会,这个产业的路还很长。
王带兴:从技术层面来看,翻新轮胎是没有改变轮胎的结构,但不是什么旧胎都能翻新。它也是有一定的选材标准,这个标准跟新胎的要求也是一样的。大型的公交公司、运输公司他们换下来的轮胎胎体条件较好,基本能满足翻新的条件,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彭国安:在GB 7258颁布以后有过度执法问题,用翻新轮胎的公路客车都不让在乡镇公路上走有点一刀切,不够合理。
周延:从市场上看,商品质量没有百分百的。出点事,不能无限放大,不能把政策妖魔化。翻新轮胎的这个状况,我建议协会、同行们要转换思路,大家集思广益,想想如何自救?研究一点可操作的措施。
现在,我们的国外客户在增长,国内却在萎缩,很不正常。建议国家要给予优惠政策培育这个产业;在监管上,要加强行业监管,加强质量管理,应更多地让质量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