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循环经济迈出广阔新天地

来源:邯郸日报 2015-07-24 10:37 浏览量:2441

实现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既要无中生有,也要有中生新。近年来,磁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突出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可持续增长的新型产业体系,努力在做大经济总量的过程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这里是磁县经济开发区,昔日荒岗荒坡,今朝厂房林立。仅仅7年时间,园区就引进中化集团、江西黑猫集团等企业17家,投资突破360亿元,上缴税收14亿元,安排就业4500余人,跨入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核心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经济发展十强园区之列。一个以煤炭为起点,拥有65种高附加值产品,正在不断向下游延伸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已具规模,力争未来几年迈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顶层设计超前规划

磁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檀国仁见证了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他说磁县循环型化工产业能够快速形成集群、壮大发展,重要一点是有明晰的顶层设计和产业规划。

建园之初,按照链型发展、循环配套的模式,完成了园区“三规一环评”,在规划的引领下,科学布局中下游项目。以两个百万吨级焦化为龙头,依托焦化副产物煤焦油,建设了60万吨炭黑油项目;依托炭黑油,引进了16万吨炭黑项目;焦化项目产生的粗苯,兴建了环已酮、对二氯苯、聚苯硫醚等项目;依托焦化项目的焦炉煤气建设了3亿立方米的焦炉煤气制天然气项目;煤焦油深加工项目产生的5万吨洗油,又吸引了中化集团和邯郸惠达的喹啉、对基苯酚等精细化工项目、煤焦油残液又新上了15万吨焦油加氢项目等。

通过合作拓链、依存发展,园区项目越聚越多,产业链越延越长。此外,企业之间实现了“原料空中走,结算电脑来”,各种原材料通过管道连接大大降低了生产、销售、运输等成本,效益成倍提高。黑猫公司仅运输成本一项,每年就可节约近4000万元,利用废气发电每年可增效8000万元。

多业联产循环发展

当前焦化行业处于低谷,但由于磁县经济开发区大力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一个大循环和四个产业链条特色模式,下游增值利润可观,有效地弥补了上游焦化项目的亏损,还实现了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彻底打破了“只焦不化”的局面。

大循环:所有入园企业达到了水、电、煤气、蒸气、污水处理等综合循环利用。

四个产业链条:

煤焦油链。以鑫盛煤化工、鑫盛能源、鑫宝化工和黑猫炭黑四家大型企业为主体联袂打造的煤焦油链条。

煤气链。以裕泰集团为主体与两家企业共建的煤气综合利用链条,对焦化项目的副产物焦炉煤气进行甲烷化合成制天然气,填补了国内焦炉煤气甲烷化合成制天然气的空白。

苯链。以裕泰化工为主体,对焦化项目的副产物粗苯进行加氢精制,形成了苯、甲苯、二甲苯、环己酮、对二氯苯等高附加值的下游链条。

精细化工链。以中化滏恒、中化鑫宝、中日合资惠达公司为主体联手打造的精细化工链。园区的煤化工产业运行在循环经济的链条上,从前漏排的煤气、蒸汽、焦油渣等副产品,现在每个企业都舍不得扔掉,均通过管道输送到下一环节作为原料或能源,基本实现了资源的吃干榨净。

联体联利合作建企

以市场为导向,以合作方式开拓新项目,是磁县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另一特色,园区内龙头企业由不同出资人合作建设,新上项目也由上下关联企业共同出资建设,这种“联体联利”的项目建设模式,既能分担风险、促进合作,又实现了快速筹资、多个项目齐头并进。

比如,在煤焦油链条中,鑫盛、鑫宝、黑猫三家企业不仅形成了完整闭合的循环产业链条,而且形成了一个互相参股、联体联利的经济链条。园区企业间强强联手,实现了资源、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块状经济带和集群经济联合体。联体联利、抱团发展模式彰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呈现出了“冬天里的春天”景象,去年整体效益下滑严峻形势下,园区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税收4亿元。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

目前,园区内拥有洗油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炭黑研发中心等国家级实验室2个,省级研发机构6家,研发及采用高新技术成果百余项,国家专利30余项,国外专利8项,6项填补国内空白;引进千人计划人才2名,高端管理人才和研究生以上人才120余人,聘请13名院士及博士生导师担任发展顾问;与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上海同济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知名化工专家共同打造的北方煤化工科研中试基地即将竣工,未来将在精细化工、新能源、高分子、催化剂等四大板块深度合作。

据了解,把煤炭转化为焦炭,产值可增加3-5倍;转化为化工产品,产值可增加20倍以上甚至更多。目前,园区内下游高端产品已达到60余种,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