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将按梯次、分领域、分类别推进“无废岛”建设。这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从7月30日举行的“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十三场)——《海南省深化推进“无废岛”建设工作方案(2025—2030年)》专场上获悉的。
“到2030年,我省4个地级市和昌江黎族自治县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要求推进,形成示范引领;其余市县分类别、分领域梯次推进,形成‘无废岛’建设格局。”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陈粤介绍,“无废岛”建设总体要求包括全省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持续下降,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等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危险废物填埋占比稳中有降,形成一批具有海南特色亮点的实践样板。
根据《海南省深化推进“无废岛”建设工作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要求,“无废岛”建设围绕典型固体废物的“三化”(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聚焦全省固体废物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提出了10大项主要任务、32项具体措施。
其中,在强化顶层设计、梯次推进“无废岛”建设方面,《方案》明确部署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目标责任制。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进提质增效方面,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提升末端处置保障能力。
围绕强化建筑垃圾全链条管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等主要任务,《方案》部署推进建筑行业源头减量、构建建筑垃圾全链管理体系;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畅通二手商品流通渠道、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管理。
此外,《方案》还就完善农林固体废物收储、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防范化解环境风险隐患、实施“无废”全民行动等明确多项举措。
据了解,“无废岛”是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旨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近年来,海南省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2019年4月,三亚市入选全国首批“11+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2022年4月,海口市、三亚市和昌江黎族自治县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2022年10月,海南省多部门联合印发《海南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十四五”时期全省“无废城市”建设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