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i时代报》报道,随着春暖花开,雾霾的阴影似乎逐渐远离了我们。不过记者从昨天在上海交大举行的“清洁空气科技创新论坛”上了解到,6月前后受到周边区域秸秆燃烧影响,上海或将迎来一个雾霾“小高峰”。
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程金平介绍说:“申城霾污染天数最多的是冬季,春秋次之,夏季污染最轻。6月前后为周边区域秸秆焚烧季节,很容易形成霾。8-9月霾污染天数最少,这与上海和周边的天气、风俗速及风向有很大关系。”程金平表示,研究显示6月前后上海或将迎来一个雾霾“小高峰”,“PM2.5是霾的主要污染因子,其浓度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
程金平介绍,从本地污染源来说,发电供热、工业锅炉、石化、钢铁、机动车、建筑或道路扬尘、餐饮、油气挥发等都是主要途径。“重霾污染主要是本地生产、形成和外地迁移扩散的综合结果,而轻度霾污染,则主要是来自本地。”程金平告诉记者,PM2.5爆表和雾霾比较严重的情况,往往是PM2.5本地生产和外地迁移扩散“里应外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