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0平方米的房子,几十只苍蝇乱飞,空气中弥漫着恶臭。这是2013年10月21日上午,时代周报记者在上海市青浦区青赵路4429号青浦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下称“青浦垃圾厂”)门房看到的一幕。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一河之隔、200米外的江苏省昆山市。在昆山市千灯镇新泾村、歇马桥村等村庄,居民家中亦是苍蝇成群,只要微风一起,空气中就传来阵阵恶臭,令人闻来直犯恶心。
由于青浦垃圾厂建在苏沪两省(市)交界处,加上这一带常年刮东风,垃圾厂位于上风向,而昆山市处在下风向,导致昆山市千灯、淀山湖两个镇甚至更远地方的民众屡遭臭味侵扰,因而投诉不断。
在昆山方面看来,青浦垃圾厂的选址极不合理,有“转移”污染之嫌,且项目是否经过环保部门审批,令人生疑。青浦方面则对此予以否认。虽然两地有关部门为解决垃圾厂臭气扰民问题多次交涉,但受限于属地管理之困,跨界治污收效甚微。
臭味肆虐,昆山民众饱受毒害
家住昆山市千灯镇石浦浦园小区的陈志华,怎么也没想到刚刚搬入新居就被刺鼻的恶臭搅得一家老少心神不宁,乔迁之喜被气愤一扫而光。
今年31岁的陈志华是一名外来打工者,为了能让家人享受到更好的生活, 2012年1月他在石浦浦园小区买了一套房子,简单装修之后于2013年1月20日搬了进去。“可是还没住到4天,突然整个客厅、房间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恶臭,当时头就有点晕,我宝宝更是一直哭。”陈志华向时代周报记者回忆,“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办,情急之下拨打了110。”
警察很快来了,并且也闻到了臭味,但说这事不归他们管,让陈志华向环保局投诉。陈志华上网查询并拨打了投诉电话12369。但第二天臭味又来了,陈志华再次打电话投诉,接线的昆山环保局工作人员称臭味是青浦垃圾厂飘出来的,会跟上海那边交涉。
但此后一切如旧。“1月份就闻到六七次,2月份由于过年,只闻到了5次,之后几乎每个月都能闻到十几次。”陈志华痛诉,感叹“从睡梦中被臭醒,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他清楚地记得,有多次臭味不是在深夜十一二点,就是在清晨五六点飘来,“整个屋子一股恶臭,我真的很想哭。看着自己几个月的宝宝,心里非常痛心,怪自己没有给她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她长大。”
相比千灯镇新泾村的村民,石浦浦园小区的居民还是幸运的,毕竟这里距离青浦垃圾厂有四五公里远,而前者几乎是紧挨着垃圾厂,最近的地方甚至不超过200米。
千灯镇新泾村一名盛姓女村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只要一刮风,青浦垃圾厂的臭气就飘过来,家里即使关紧门窗也没用,臭味让人受不了,闻着直犯恶心。2012年,她因为闻了那刺鼻的臭味后头晕恶心,去医院检查了三次。
新泾村北边1公里处的古村落歇马桥村亦深受青浦垃圾厂困扰。恶臭甚至影响到了村里的旅游开发。2013年5月,历史悠久的歇马桥村被评为昆山最具历史文化的美丽乡村,村里人原本希望通过开发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岂料青浦垃圾厂的臭味让村里成天都臭气弥漫,吓得游客都不敢来了。
受青浦垃圾厂影响的远不止邻近地区。“因为当地常年盛行东风,处在垃圾厂下风向的昆山市千灯和淀山湖两个镇的许多村庄都会遭受臭味的侵扰,最严重时离垃圾厂10多公里远的地方都能闻到。”日前,昆山市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昆山市淀山湖镇环境保护办公室主任冯仁刚的说法验证了这一点:“如果是东南风,对面的千灯镇就在下风向, (要是)东北风啊,那就到我们这边了。”
因为青浦垃圾厂的存在,冯仁刚经常会接到村民的投诉电话,遭到村民责备。“晚上电话是永远不会断的,来个电话就骂人,质问我们。因为老百姓实在受不了,包括我们也受不了。”冯仁刚说。
不仅居民,学生也深受青浦垃圾厂毒害。臭味一来,一些学校的体育课就不敢在外面上了。淀山湖镇中学的语文老师钟建军甚至还为此填了一首《虞美人》的词:国清臭气何时了,毒害知多少。小镇昨日东北风,恶臭不堪回首被窝中。绿水青田今犹在,只有恶臭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腔愤懑在心头。
管理不善,垃圾厂屡次超标排气
日前,时代周报记者前往青浦垃圾厂实地探访。在青赵公路通往垃圾厂的通道上,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有毒有害区域,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出”。在厂区门口,浓烈的臭味熏得人几乎窒息。垃圾厂的处理量很大,短短十几分钟,就有30多辆垃圾车进入厂区。
垃圾厂一名出来接待的工作人员没有接受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反而直接将记者推出了厂房。
公开资料显示,青浦垃圾厂占地100亩,2003年3月由上海市计划委员会批准该建设项目,2004年10月上海市环保局批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2006年3月原青浦区市政管理局与上海国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国清”)签订该项目特许经营权协议(由上海国清在特许经营期内设计、融资、建设、经营垃圾厂,建设期1年,运行期25年),2008年9月该项目试生产,2010年1月环保设施通过竣工验收后正式运行。此外,该项目还包括占地面积为1.3平方米的残渣应急填埋场,于2010年10月通过上海市青浦区环保局环评审批。
据了解,上海国清隶属于北京桑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后者旗下拥有上市公司桑德环境(000826,股吧)。时代周报记者从桑德环境的官方网站上看到,青浦垃圾厂采用堆肥发酵工艺,设计规模日处理垃圾500吨。正是因此,针对自己垃圾处理“臭”名远播,该厂一名负责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辩称,“垃圾的综合处理其实就是将垃圾进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不可能不产生臭味,即使密封做得再好,臭味也会溢出来”。
然而,时代周报记者从上海市青浦区环保局获得的资料显示,自2010年1月青浦垃圾厂正式运行以来,因超标排放臭气,已十多次被青浦区环保局责令整改、立案处理。
“2011年下半年臭气超标有所上升,因边界臭气超标,我局于2011年10月向上海国清及青浦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边界臭气达标排放。在区绿化市容局的重视下,企业采取整改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2012年3月6日经上海市监测中心监测,厂界臭气达标。”在青浦区环保局一份《关于青浦垃圾综合处置场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理情况》文件上如是写道。
上述文件中还提到,2012年5月以来边界臭气浓度呈上升趋势,居民投诉日趋增多。2012年9月经监测边界臭气浓度,峰值最高达40,超过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边界臭气浓度20的标准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