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生态创建”力度不减。探索场镇和道路环境卫生管护常态化机制,力争80%镇街达到国家级生态镇街创建标准,再创建美丽乡村7个、美丽农庄5个。二是“负面清单”标准不降。坚持产业差异化发展,采取“行业限制+区域限制”方式,完善产业准入环保标准,细化各功能区“不能做”的内容。三是“五大行动”严格对账。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年占比达90%、“三河”水质稳定保持在IV类以上,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四是“智能环保”自我加压。率先建成“智慧环保”系统,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实现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的动态管控、预警分析和快速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