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需要转型升级,突破路径在哪里?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要抓手,打造环环相扣、环环生金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不仅减少企业环保压力,而且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效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神奇魔圈:资源循环展现魔力
8月19日,谷城再生资源产业园。
穿梭往来的一辆辆大货车让这里显得繁忙异常。数家企业生产的再生铅锭、铝棒以及各类汽车零部件正被装车发货。这里是湖北首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10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内,再生资源加工企业顺次排开。
当地最大的再生铅生产企业——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每年能“吃”进5500万只废旧蓄电池,“吐”出25万多吨铅合金,相当于节约250万吨原生铅矿。
从金洋公司出来的铅块,最终被卖给园区内一河之隔的另一家上市公司——骆驼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50公斤的铅块标准件被延压后变成一卷卷铅带,最后被加工成小块电极板,进入到新的蓄电池中。
难以想象的是,在这家处理废旧铅酸电池的企业,看不到工业生产废水、废渣、扬尘和废气。金洋公司总经理王进骄傲地说,从废旧蓄电池到产成品,公司的原料利用率达100%。
生产中排出的“废物”,也是宝贝。在金洋公司,废水循环利用,每年节水50万吨;废渣再次提炼再生铅,每年又可以产出近万吨铅;最终的废渣,被卖给水泥企业作原料;废气中的热量则变成蒸气,用于生产、生活,每年可以节煤3万吨。
金洋公司董事长李富元说,金洋公司坚持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之路,是环保生产的典范,已成为中国再生铅行业可复制的绿色发展模板。“城里哪有什么矿?但只要把一个城市可回收利用的废旧资源当成财富,就是永远挖不完的富矿。谷城不仅要在这座富矿淘金,还要让这座富矿继续发育。”“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负责人万永明说。
谷城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介绍,“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共承担重点建设项目19个,总投资33.80亿元,到2020年,可建成千亿园区。
民间探索:成就“国字号”示范基地
在谷城,发展城市矿产循环经济,金洋公司可谓先行者。
金洋公司是谷城本地企业,30年前,与骆驼蓄电池厂门对门。不同的是,当时生产干电池的金洋公司濒临倒闭,骆驼蓄电池厂却生意红火。
骆驼生产蓄电池的主要原材料是铅合金,需要从原生铅矿中提取,但谷城县没有原生铅矿,只能从外地购进。
如果从市面上随处可见的废旧蓄电池中冶炼出铅合金,再卖给蓄电池厂,岂不一举两得?这一思路让金洋公司找到了活路,也为谷城这个几乎不产任何金属矿物的内陆县发掘出一个新产业。
然而,废旧蓄电池含有硫酸及铅、锑、铜等重金属,加工利用能耗成本高,且严重污染环境。为突破这一难题,金洋公司成立废旧电池综合利用研发中心,其自主研发、国内首创的“无污染再生铅”技术成果,先后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以及联合国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并在全国重点企业推广。尝到科技创新甜头的金洋公司在自主创新、引进创新、集成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宽,4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多项自主研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让企业走在了世界再生铅行业的前沿。
对金洋公司来说,废旧蓄电池“浑身是宝”:铅、锑、铜等金属成分被提炼成再生铅、锑、铜,深加工后制成铅合金,回供给蓄电池生产企业;废硫酸被提炼加工成硫酸钠,成为造纸、玻璃制造企业的重要原料;外壳、隔板被分别提炼成ppc、pvc塑料,成为蓄电池外壳、塑料制品原料。
金洋公司董事长李富元感慨地说,骆驼蓄电池集团和金洋公司结成的对子,最终让谷城形成一条完整的铅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越来越多的企业受到启发,开始在园区聚集,使这里发展成中国中西部最大的再生资源利用集散地。
再展蓝图:越走越宽的创富路
置身由骆驼蓄电池、金洋冶金等涉铅企业组成的工业园区,天蓝气清。10平方公里的园区,看不到冒烟的烟囱,就连不远处的北河,也清澈见底。
翻开湖北工业地图,一条横贯东西的武汉——襄阳——十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带绵延千里,废钢铁、废铝、废铅、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数量巨大,为谷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
2011年8月,谷城再生资源园区被列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2012年,“推进谷城再生资源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被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谷城循环经济产业开始全力奔跑。
谷城这个大“铅”世界,雄心远不止只“吃”废旧的铅酸蓄电池。目前,已投入建设的19个骨干项目包括15个工业项目,4个是基础设施项目。15个工业项目主要包括再生铅、再生钢铁和再生铝的加工利用,4个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是回收中心建设、信息平台建设、污水处理站建设等。
去年,谷城再生资源工业企业达到29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81家,形成年回收利用各类再生资源230万吨的产业规模,再生资源收购个体工商户达到100多家。如今,谷城再生资源产业园已是湖北重点产业园区,谷城再生资源产业集群是全省重点支持的产业集群之一。通过积极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先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173项、新产品106个,拥有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低能耗再生铝和清洁化利用废钢铁等先进技术。目前,该县已成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再生资源产业企业取得发明专利60多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0多项。
谷城县委主要负责人说,谷城循环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也走在全国前列,打造循环经济产业,既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又保护青山绿水,一举两得。
“资源有限,创造无限。”谷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模式,也以循环经济骄人的综合效益交上了一份“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