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为抓手,促进交通行业减碳与绿色转型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该愿景的实现需要以重点行业的碳减排行动为重要抓手。交通运输业是我国高碳排放领域减碳压力最大的行业,面临着排放基数大与减碳压力强的严峻形势。在全球车辆能源类型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应充分发挥科技在调...

我国首个碳中和纪念林在青海西宁正式揭牌

5月15日,由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碳中和公益行动在西宁启动。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涛出席启动仪式并共同为碳中和纪念林揭牌。近年来,青海省碳排放强度降幅名列前茅,绿色转...

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落户浙江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正式复函,同意在浙江设立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设立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以绿色技术交易为驱动力,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引领性、国际影...

从北京垃圾之治看人民城市管理的“序”

2020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一年来北京市牢牢抓住“科学管理、长效机制、习惯养成”三个关键,深入结合北京实际,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通过一年的工作开展,北京垃圾之治的经验也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NGO如何为碳中和加油助力?

“个人低碳消费的减排潜力约占中国人均碳排放的1/7。应发挥社会各方的优势,大力推动个人低碳消费,撬动减排潜力。”国际环保公益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中国城市项目主任潘支明建议,在多方协力共同营造绿色消费环境的过程中,NGO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全国首个碳中和垃圾分类小屋投用4个月 碳减排量超1...

今年1月14日,全国首个碳中和垃圾分类小屋在成都市武侯区簇锦街道永兴社区永乐苑小区投用。该小屋运行4个月以来,碳减排成效显著。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该小屋每日垃圾量达到500公斤,产生的碳中和数据(碳减排量)达到15.282吨。碳中和,是指通过植...

行动计划出台!欧盟致力于到2050年打造一个“空...

欧盟委员会12日出台一项行动计划,致力于到2050年将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降低到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不再有害的水平,从而打造一个“零污染”的环境。根据欧委会当天发表的声明,为了在2050年实现“零污染”目标,这项名为“空气、水和土壤的零污染行动计划...

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带来新福利

再生资源产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杭州构建以“社区回收点、街镇交投站、区域分拣中心”为主线的多模式结合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形成完善的“回收、分拣、加工、利用”循环产业链,涌现了诸多经验做法。本报联合杭州市商务局特别推出“再生资源回收‘杭州...

北京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 家庭厨余分出量增...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执法检查组会议近日传出消息,今年4月,北京家庭厨余分出量3878吨/日,比《条例》实施前增长11.6倍。可回收物分出量比《条例》实施前增长了46.1%。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从13.85%增长...

2025年长江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支持长江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根据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统称“省”)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任务,推动建立长江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上...

295/940<>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