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六安市近几年的发展,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垃圾发生量及其组成也有了很大变化。为了解决六安市逐年递增的生活垃圾,市委、市政府选定由重庆三峰集团以B0T(建设-运营-移交)形式投资建设六安市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对城区生活垃圾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1月6日虽是阴雨天气且气温有所下降,但在位于裕安区城南镇紫园村的六安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基地,工人们仍在加紧施工抢抓工期。该项目一期有望于三四月份完工进入调试阶段,六七月份可进行试运行接收垃圾并网发电。届时可年处理垃圾量21.9万吨,年产可售电量0.6亿千瓦时。
主体建筑已封顶
近几年,六安市对于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记者从市环卫处了解到,六安市于2005年建设的垃圾填埋场,起始年垃圾处理量是335吨。目前城区日产垃圾达到了500吨左右,而且每年还在不断递增。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经过多次考察、反复论证和科学研究,决定转换处理方式,作出了启动六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重要决策。
相对于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发电不仅更加环保,同时还合理的对资源进行了再利用。2013年3月,六安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裕安区城南镇紫园村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占地面积80亩,总投资近2.5亿,按照两期规划。负责该项目的六安三峰环保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凯介绍道,该项目规划总规模日处理垃圾1200吨,一期按照日处理600吨规模建设,二期 建设将依据六安城区人口的增长情况和垃圾清运情况。
1月6日上午,记者在该项目基地看到,一期的整个主体建筑已全部封顶。据介绍,电器设备也已经到场,目前垃圾焚烧炉、余热锅炉、旋转喷雾塔、循环泵站等设备的安装,以及地下管沟建设也已完成了80%。胡凯表示,按照目前的进度预计在三四月份就可能进入调试阶段,六七月份可进行试运行接收垃圾并网发电。
不影响周边环境
据介绍,六安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六安市第一个有环境监理公司参与的项目。和一般意义上的工程监理不同,环境监理公司是由省环保厅审批通过,一直监管项目建设过程直到完工后交由当地环保部门监管。
那么,该项目环保做的如何,建成投产后会不会影响周边环境,垃圾焚烧产物又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深受广大市民尤其是紫园村村民们关注。对此,胡凯向记者简单介绍了整个工艺流程。“城区生活垃圾通过各个中转站经过市政的环卫车,进入到基地的垃圾进场通道经过计量磅秤,再进入垃圾接收大厅倾倒到垃圾储坑,整个过程是封闭的,不存在任何污染和异味。”项目建成投产后,特许经营该项目的六安三峰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将采用全套引进的国际最先进技术,使垃圾得到充分燃烧,并充分分解焚烧产生的诸如二恶英等有害物质,所有的排放指标将完全达到国家标准,部分指标达到欧盟2000的标准。至于垃圾焚烧后的产物,胡凯介绍说主要有飞灰和灰渣,对于属于危险废弃物的飞灰,他们会采取固化处理后再进行安全填埋,灰渣则可以直接外运作为建材或铺路的辅材。
在项目基地,竖立着一个高大的烟囱。胡凯表示对这个烟囱会安装探头,进行液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烟气的动态指标检测。“这个数据会直接和市环保局联网。此外工程完工后,主厂房会设置电子显示屏,动态的显示实时排放数据,以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和公众的监督。”
建成省示范工程
胡凯告诉记者,垃圾应该被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处理应该和资源化利用相结合。垃圾焚烧是垃圾处理的高端方式和未来趋势。早在2005年,重庆三峰集团就建成了第一个采用炉排炉技术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不仅燃烧稳定,而且二次排放的污物还达到了欧盟标准。
据介绍,炉排炉技术工艺,是目前国内运行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中最先进的,与传统的流化床工艺有很大的区别。最主要的表现在不需添加煤粉等辅助燃料,燃尽效果好,且故障率相对较小。“六安是安徽省第一个采用炉排炉技术的垃圾焚烧发电的城市。”据胡凯介绍,安徽省垃圾发电行业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其他城市在运行的几个焚烧垃圾发电厂都是采用流化床技术。
胡凯表示,这个项目建成以后除了经济效益,同时还会带来社会效益。希望该项目能将六安的日常生活垃圾变废为宝,改善环境,让生态园林城市更清洁、更优美、更宜居。同时也要把该项目建成安徽省的示范工程以及环保教育基地,向青少年开放,增强年轻人的环保意识。
周宏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绿色转...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要抓住重点领...
杜祥琬院士:可再生能源将成照亮未来的绿... “可再生能源从‘微不足道’,到如今的‘举足轻重’,相信未来将‘担当大任’。”近日,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时,中国工...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