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到2020年,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
1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解读《试点工作方案》时说,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对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转型,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部分地区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于固体废物减量、回收、利用与处置问题重视不够、考虑不足,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杜祥琬说,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使提升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与推进城市供给侧改革相衔接,与城市建设和管理有机融合,将推动城市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工业和农业生产方式、消费模式,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水平。
清华大学教授李金惠表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全国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多亿吨,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700亿吨,快递包装等新业态带来的固体废物问题也不容忽视,部分地区垃圾围城、垃圾遍野已经成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
“这些问题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是长期实行‘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带来的必然结果。”李金惠说。
李金惠表示,通过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在统筹推进绿色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将提升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与推进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衔接。此外,《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开展绿色设计和绿色供应链建设、推动农业废弃物多途径利用、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强化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培育固体废物相关产业发展新模式等任务,将有效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发展。
“无废城市”是否有经验可循?李金惠介绍说,近年来,日本、欧盟、新加坡在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可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提供借鉴经验。
例如,日本持续推进建设循环经济社会基本规划,目前已处于第三阶段(2013-2020年),提出建设循环型社会,通过促进生产、物流、消费以至废弃的过程中资源的有效使用与循环,将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负担降到最低程度。欧盟委员会先后发布了“迈向循环经济:欧洲零废物计划”“循环经济一揽子计划”,通过深化循环经济,推动产品、材料和资源的经济价值维持时间最大化、废物产生量最小化。
“尽管提法不尽相同,但核心是相似的,主要是为了建设一种新的经济体系和社会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自然资源瓶颈,以及废物处置对稀缺土地资源的占用问题。”李金惠说。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