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居民遵守规定做好生活垃圾分类,但来收运的车辆却“混装混运”,这将严重打击源头分类的积极性。上海城管执法部门近日针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环节开展飞行检查,重点整治混装混运问题。
中端环节仍有“混装混运”
昨天10时30分许,执法人员突击检查了杨浦区靖宇南路上的一座干垃圾小型压缩站,发现生活垃圾混装混运的情况比较严重。压缩机内,不少树叶、菜叶、快餐残渣等湿垃圾混在干垃圾中;站外的湿垃圾桶内,玉米衣、泡沫塑料等干垃圾赫然在列。
“玉米衣是什么垃圾?树叶又是什么垃圾?”面对执法人员随机提出的垃圾分类问题,负责分拣垃圾和操作压缩机的师傅一脸茫然。他表示,垃圾分类的知识公司有培训过,但常见的垃圾种类太多了,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他还坦言,这座压缩站主要收运的是周边商户和公共区域的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意识差、不配合,收运单位有时候想想算了,就“通融”一下,帮忙收运掉了。按照规定,城管执法部门对上海杨浦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开出了责令改正通知书,限期3天改正。
中端混装混运生活垃圾的问题,与源头没有分类投放有关。顺藤摸瓜,执法人员对垃圾压缩站对面的阳普靖宇菜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发现菜场设置的湿垃圾桶内堆满了塑料泡沫网兜、塑料袋等干垃圾。按照规定,城管执法部门对上海阳普菜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开出了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其改正,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的收集容器。
4家收运企业被立案查处
截至7月6日,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开展执法检查9600次。其间,城管执法部门依法查处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案件190起,其中,立案对个人处以罚款15起。190起案件从具体案由来看,有关管理责任人未设置分类容器而被查处的案件占到了总数的62.1%,未分类投放的案件占35.8%,其余为违规收运类案件。
全市城管执法部门还检查了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企业138家次,对存在混合运输、遗撒滴漏、标识不清等违规行为的4家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此后,还将持续对全市230家生活垃圾收运企业进行全覆盖执法检查,避免出现混装混运等违法现象。
下个月,城管执法部门将重点加强末端处置环节的执法检查,指导督促全市10家生活垃圾大型中转企业、10家末端处置企业规范作业,避免出现生活垃圾混合压缩或处置的问题。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