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首钢地区生态复兴建设

来源:北京发改委2020-04-14 09:45

北京新版城市总规确定新首钢地区“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的“四大复兴”和“八大任务”,多次提到生态:“注重生态修复治理,实现生态复兴”“拓展绿色生态空间,高水平构建京西绿色生态格局”。

一、8个重点助力生态保障

近日,北京市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领导小组印发新首钢地区“十大攻坚工程”实施方案(2020年-2022年),聚焦冬奥服务保障、生态保障、工业遗存改造等10个领域安排72个重点项目。

根据实施方案,新首钢地区将围绕西部大生态圈与城市生态有机融合,提升市民“绿色获得感”,将重点实施首钢园区水系连通工程、麻峪滨河森林公园、山水绿链一期、永定河左岸京原路以南综合整治、永定河左岸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门头沟区“三位一体”城市景观提升水环境保障工程(一期)、S1线门头沟段城市景观提升、高井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等8个重点生态保障项目,总投资约7亿元。

为推动实现区域生态复兴,新首钢地区积极构建 “一核、一轴、一带、一廊、一园、一链”的绿色生态框架。“一核”,围绕服务保障冬奥会等重大活动,全面提升冬奥广场片区的生态品质。“一轴”,围绕长安街城市功能与西部生态功能有机融合发展,构建贯穿新首钢地区的城市绿色生态发展轴。“一带”,以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为依托,建设湖泊—湿地—溪流连通的绿色生态带,打通城市与西部山水体系的生态联系。“一廊”,在首钢主厂区构建连接工业遗存资源保护与传承的生态廊道,实现工业遗存与生态景观的链接融合。“一园”,以门头沟滨河地区中心公园为基础,着力打造永定河西岸城市水系健康、园林景观优美、环境宜居的生态园区。“一链”,因地制宜利用疏解腾退土地、边角地和建(构)筑物周边空地,串联起石景山区城市浅山、绿道、健康步道和旅游步道、城市慢行系统,打造环得上、连得起来的绿色链路,为市民营造更充足、更便捷、更多样的绿色休憩空间。

二、新首钢地区一批公园已陆续建成开放

新安公园与石景山景观公园去年建成。新安公园占地面积约18公顷,与永定河生态带、后工业景观公园休闲带两大景观带遥相呼应,是新首钢地区最重要的绿地公园之一。石景山景观公园,用地面积23.74公顷,园内古建筑群多,与秀池、群明湖水域及永定河形成山水呼应,实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融合。

一个个公园渐次落地,由13个公园组成的西长安城市森林公园群基本建成,整体布局呈现“一轴两群多园”。另外,首钢滨水森林公园、永定河生态走廊等正在推进建设中。北区工业遗址公园中央绿轴正在改造,一号高炉、二号高炉、四号高炉正在开展绿地修复。

三、绿色理念贯彻园区建设

在新首钢,绿色不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理念。北京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的几座办公楼楼顶上,布满光伏发电装置。除了全面采用绿色能源,北京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本身也是绿色理念的充分体现,它是由一号高炉和三号高炉附属供料区的工业遗存构筑物改造而成。

新能源无人汽车已在园区内运行,北区规划有地下、地面、空中三级立体慢行系统,特色空中步道无缝串接各功能区和绿色公共空间。其中,利用原工业传送廊道改造的世界最长空中步道,现已完成群明湖北侧、绿轴西段1.5公里空中步道改造。去年9月,伴随着新首钢大桥的通车,新首钢地区目前已运行多条市内公交线路。

首钢园区的垃圾分类精细,北区现有的冬奥办公区、生活区、商业区的生活垃圾、餐厨垃圾都通过采用源头垃圾分类、终端无害化处理的方式,定期进行资源化、可再生处理,大大减少了垃圾及碳排放量。

园区内拆除的建筑垃圾,实现就地拆除、就地预处理、就地分类的资源综合利用闭路循环模式,最大程度减少垃圾填埋量、运输量以及资源消耗量。实际上,各类再生建材已经在脱硫车间改造、晾水池东路等建设中广泛使用。此外,园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建筑等工业化预构制件,减少了建筑垃圾产生。

2019年9月17日,蔡奇书记、陈吉宁市长赴新首钢地区“双调研”指出,要统筹区域山水林田湖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精心打造大尺度绿色空间。2020年是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全力实施“十大攻坚工程”的起步之年。

未来,在2020年将围绕群明湖和秀池构建服务保障冬奥会等重大赛事活动的生态核心,建成松林公园等13个公园在内的西长安街绿轴。在2021年将以首钢水系串联工业遗存,形成贯穿首钢南北两区的绿色画廊。围绕永定河、西山骑行和步行绿道基本建成山水绿链(一期),打造永定河生态绿带。石景山区建成“山环水绕,绿轴穿城,绿链串园”的国家森林城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3%,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23平方米。在2022年将完成永定河左岸综合整治,初步构建水系连通、山水交融,公园簇群特色鲜明、相映成趣的绿色生态体系,加快新首钢地区的生态复兴。

专家观点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