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市垃圾焚烧厂力争三年内搬迁

作者: 万明来源:南方都市报2013-12-06 09:38

我敢以人格担保,如果垃圾焚烧厂出现恶意偷排,我随意你们怎么处置。偷排是要坐牢的,我们首创是上市公司,为这点蝇头小利犯不着。

——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厂长李文彬

南都讯惠州市垃圾焚烧厂搬迁力争三年内完成。昨日下午,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在惠城区人大代表视察垃圾焚烧厂时透露了这一消息。这是官方首次公开提出的焚烧厂搬迁时间表。同时南都记者昨日获悉,市住建、环卫等部门正在开展选址工作,马上展开修编的《惠州市城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13-2020)》将把焚烧厂新厂选址写入其中,如无意外,2014年上半年将公布候选方案。

昨日下午,惠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禄泉带领近20名区人大代表对市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了视察,重点了解焚烧厂的运作情况和搬迁动向。据悉,市垃圾焚烧厂升级改造竣工以来,部分市民仍对升级改造后的臭气问题不满意,甚至出现了堵路事件。

下午3点半,代表们一下车便仔细感觉厂区内的空气,但没有人闻到异味。当时,焚烧厂内机器运转的声音轰鸣,厂内80米高的大烟囱没有一丝黑烟。代表们走到升级改造示意图前,焚烧厂厂长李文彬指着改造前后的对比照片进行讲解。他称,烟囱从黑烟滚滚到目测不见黑烟,说明尾气污染得到了根治;厂房屋顶从千疮百孔变成了光洁如新,厂房密封性得到了改善,减少了臭气散发。随后,代表们进入焚烧厂厂房内部,他们纷纷表示闻到了轻微酸臭味,但一出厂房臭味便消失殆尽。陈禄泉说:“去年这里根本站不住人,我一共来过4次焚烧厂,感觉一次比一次好,说明升级改造是有成效的。”

座谈

焚烧厂将再花230万元治臭

短暂的现场视察后,视察团又前往共联村村委,会同市环卫局、共联村村民代表就焚烧厂臭气和搬迁问题进行座谈。虽然区人大代表团对焚烧厂现场的臭气问题表示了满意,但座谈开始,陈禄泉还是接连转达了代表们的质疑。

A

臭气为何久治不去?

答:设备老旧、技术落后、管理不善

据了解,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是2013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今年国庆前就已宣布改造完毕。陈禄泉质问:“近期有人反映焚烧厂改造后的臭气没什么变化,甚至更严重,这是怎么回事?”

市环卫局副局长潘河意首先接过了话茬,他解释说,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的臭气问题造成今日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他表示,从距离上讲,上世纪90年代初焚烧厂的选址离市区有7公里之远,且处于惠城区下风口,而当时的相关要求是距离5公里以上即可。“但随着惠州的日益发展,原来的郊区已经逐步发展为市区,共联、下角片区离焚烧厂的距离已压缩到了两三公里。”

同时,焚烧厂的设备选型存在先天不足。潘河意表示,和主流的焚烧炉不同,现有焚烧炉采用的炉型在焚烧垃圾前需要对垃圾进行发酵,这是产生臭气的重要原因。据介绍,目前全国只有4个焚烧厂在用同种炉型,“都是加拿大引进的”。

对此,市垃圾焚烧厂厂长李文彬则补充道,焚烧厂升级改造时他们也低估了设备的陈旧性。“当我们进入深度维修后,才意识到焚烧炉使用的是二手产品,甚至到了机器开不起来的地步,这决定了我们只能尽量恢复它的性能。”

据了解,焚烧炉的炉温稳定性对控制二噁英的产生至关重要,炉温超过850℃是消除二噁英的必要条件。而根据记者从市环保局获取的焚烧厂二燃室平均温度统计情况,11月份以来焚烧炉的小时平均温度超过920℃,仅有4号炉在11月7日14时出现了777℃的低温(11月份1、2号炉停运)。

李文彬表示,现有焚烧厂1、2号炉的日处理量均为150吨,二期工程的3、4号炉号称日处理量可达250吨,“但我们从专业角度上看,4座焚烧炉的大小高低都相同,怎么3、4号就能比1、2号多处理100吨呢?我们认为4座焚烧炉都是一样的。”这造成了焚烧厂的实际处理量比设计处理量少了200吨。

潘河意还透露,“焚烧厂原运营商广惠能源由于管理不善,在外边欠了几千万元债务,讨债的都堵到焚烧厂来了。到2011年下半年,焚烧厂已经到了瘫痪的边缘。”据了解,当时正是下角地区臭气污染的高峰期,运营商也在这种情况下最终易手。

[动向]多项措施改造再治臭

上月下旬,共联村与焚烧厂、市环卫局等多方曾有过一轮磋商,共联村代表提出了再次改造的强烈要求。昨日市垃圾焚烧厂厂长李文彬透露,日前这一方案已经出炉并于12月2日获得了其母公司的批准。

据了解,该方案的主要措施包括,把垃圾池吸风管提高至垃圾池顶部,抽吸垃圾池内的臭气;建设抽气母管,分段抽吸臭气;密封垃圾池,配合除臭系统压制垃圾卸料过程中散发的臭气;向垃圾池内喷洒除臭剂,抑制臭气生成。

李文彬透露,本轮改造将花费230万元。据悉,这230万元与此前升级改造的2200万元将均由现在的运营商首创公司支付。

B

焚烧厂到底何时搬迁?

答:三步走力争三年完成,新焚烧厂正在选址

去年45名市人大代表联合提出《关于搬迁惠州市垃圾处理场的议案》,至今已过去近两年。其间一度传出焚烧厂搬迁的候选选址,但近半年来再无新动向。陈禄泉质问:“市民坐等搬迁的消息出来,为什么至今听不到任何消息?”

对此,市环卫局副局长潘河意作出了积极回应。他表示,自市人大代表提出搬迁议案以来,该局曾多次进行专项研究,并作出了“三步走”的决策。所谓“三步走”,第一步是对垃圾焚烧厂进行重组转让,这一步已在今年3月完成,由北京首创公司获得运营权;第二步是对垃圾焚烧厂进行升级改造,今年国庆前已经竣工完成;第三步是尽快启动新的垃圾综合处理生态环境园(包括焚烧厂和填埋场)建设,力争三年内完成。

潘河意透露,目前新的垃圾焚烧厂已在开展选址工作,但还未到向公众披露的地步。

[动向]新厂将进入环境卫生专项规划

记者昨日从市环卫局了解到,《惠州市城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13-2020)》即将开始修编,市垃圾焚烧厂新厂将写入规划。据悉,这一规划将在2014年上半年完成修编,这将成为垃圾焚烧厂搬迁“力争三年内完成”的法律依据。

据了解,新版专项规划的规划范围将从中心市区扩大至整个惠州市域,即规划面积从不足3000平方公里扩大到1.13万平方公里,规划内容将主要涉及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及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的收运与处理等方面。

根据现行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惠州中心市区在2020年以前本来就要有2座垃圾焚烧厂,一座即现有的共联村垃圾焚烧厂,而另一座计划设于横沥镇,属远期规划。昨日,规划的委托方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解释,此前规划的横沥垃圾焚烧厂属于预留项目,新修编的专项规划会否沿用并作为现有焚烧厂的新址还需专家严格论证。

不过,前述负责人表示,对于垃圾焚烧厂搬迁的去处,明年上半年《惠州市城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13~2020)》“肯定会给出几个地址让大家选”。

与此同时,《惠州市城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13~2020)》的规划环评也于日前正式拉开帷幕。据悉,随后的规划环评将评价规划区域内的环境现状,分析规划中所涉及的主要建设项目的污染源特征,评价该规划对区域水、气、声、生态等环境要素以及敏感目标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程度,预测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及其发生几率和危害程度。

据了解,自2009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实施以来,城市建设的有关专项规划均要进行规划环评。而现行的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制定之时恰好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实施前夕,故未经规划环评。也正因为此,作为惠阳沙田垃圾填埋项目的上层规划,该项目曾被指法律程序有瑕疵。

可以预见,本次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在修编之前首先进行规划环评将为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搬迁扫清法律障碍。

链接

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

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两种层次。规划环评一般在制定区域或项目发展规划时进行,它在规划过程的早期就全面地考虑区域内设施布局对环境的整体影响,充分评价各种替代方案,广泛咨询公众,从而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战略性环评。而项目环评是单个项目的环评,往往只能针对拟建项目的污染状况提出控制和治理污染的措施建议,并论证可行性。

 

专家观点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