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十条”“土十条”“水十条”等系列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和实施,中央环保督察深入推进,环境监管力度明显加强,政策、执法环境极大地推动了环保产业潜在市场向现实市场转化,有效释放了环保产业的市场空间。
2020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17800亿元,较2019年增长约11.3%,其中环境服务营业收入约11200亿元,同比增长约23.2%。
从细分领域看,与2019年相比,除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外,水污染防治、固废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领域企业的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环保业务营业利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从企业规模看,统计范围内企业的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环保业务营业利润高度集中于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其以11.6%的企业数量占比,贡献了接近或超过90%的营业收入和利润。
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4大细分领域,4大领域集聚了约90%的环保企业和95%的行业营收和利润。
从地域分布看,统计范围内企业有近半数集聚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环保企业的营业收入占比为62.1%,超过了中、西部和东北三个地区企业的营业收入,北京、浙江、广东、江苏4个省(市)贡献了全国近52%的营收,其中,北京贡献超过23%。
虽然之前受疫情影响,国内环保行业发展受阻。不过近期在政府绿色发展基金有望缓解环保行业企业当前资金困境,且伴随着居民环保意识增强以及融资恢复,环保行业营收也有望重回高增长的景气周期。
2020年对环保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环保“十三五”规划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土十条”、“水十条”等都要在今年交成绩单。在需求的催动下, 环保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局面。
7月28日,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邹首民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加强,包括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加速释放,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节能环保上游设备领域是一个接近充分竞争的市场,大量中小型企业围绕价格、产品和服务质量展开竞争。我国节能环保上游设备领域的行业集中度总体较差,市场化程度较低。节能环保常规技术产品已经相对成熟,但在高端技术产品方面仍较为欠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低水平运营现象较为普遍。
一是环保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其规模小,尚未形成一批大型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缺乏市场竞争力。二是环保产品结构不合理,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国产化水平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展望未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居民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增加,参与范围与程度逐步加深,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形成全社会保护环境的强大合力,进一步激发环保产业的市场活力。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