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重大变化,其意义不亚于三次工业革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必将倒逼工业领域技术创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能像欧美国家那样“去工业化”,必须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只有通过技术系统集成耦合与产业、区域协同优化、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才能化解和协调。我国碳达峰到碳中和实现时间区间仅30年,明显短于欧美国家,压力巨大,迫切需要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的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构建碳达峰碳中和的产业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应关注三个问题
从产业绿色转型看,系统性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较少,仍需着力突破支撑未来产业绿色转型的关键技术。当前,我国工业结构中传统的“三高一低”产业占比较高,绿色技术对产业转型支撑力度明显不足。一方面,以节能减排为主的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偏重末端治理,缺乏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生产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零碳、负碳技术成本高,发展尚不成熟。根据高盛等机构撰写的《中国走向净零碳排放之路:清洁能源技术革新》研究报告测算的结果,当我国达到75%的脱碳比例时,脱碳技术将进入高成本区间,实现90%脱碳的年成本可能高达1.8万亿美元。
从技术创新主体看,企业绿色技术基础薄弱、投入较低,创新导向不明确。企业作为绿色技术的需求方和供给者,在绿色技术市场化应用中承担着核心作用。然而,基于绿色技术本身的“双重外部性”(即技术溢出效应和环境外部性),企业普遍缺乏绿色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的积极性,绿色技术基础薄弱和研发投入不足现象非常严重。
从支撑环境看,绿色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和市场需求间的体制机制尚未融通,绿色技术评估交易机制尚不完善。以绿色专利为代表的绿色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服务等体系建设较为滞后, 严重制约了绿色技术的评估交易和市场化应用效率。在科研转化机制方面,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创新目标不一致,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市场交易体系方面,技术评估交易机制亟待完善,供需之间信息不对称情况严重。
对策建议
以强化绿色技术竞争力为目标,培育壮大绿色技术创新主体。
一是着力培育绿色技术创新龙头企业和典型示范企业,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市场化示范效应,进一步提高绿色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对外部技术资源、技术成果的选择、消化和吸收能力。
二是持续强化对重点领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全产业链支持。围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绿色发展领域,着力突破关键材料、仪器设备、核心工艺、工业控制装置等技术瓶颈,全面实现非化石能源或可再生资源驱动的循环性零碳社会的变革性重构。
以畅通绿色技术转移转化为目标,优化绿色技术创新支撑环境。
一是完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建立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孵化器、双创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等。
二是建立健全绿色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市场交易体系,完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评价和管理制度,培育一批绿色技术创新第三方检测、评价、认证和交易等中介服务机构。
以实现产业双碳发展为目标,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
一是持续推动绿色制造。实施绿色制造工程,面向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开展清洁生产改造,实施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强化工业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推进产业绿色协同链接,培育再制造产业。
二是提升制造业绿色供给能力。积极推进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要素创新方面的作用,提升工业整体劳动生产率和质量效益。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