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截至2021年底,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中,太阳能累计发电装机3.06亿千瓦,年发电量3270亿千瓦时。符合时代趋势和政策扶持之下,光伏行业的中长期成长确定性较大。
产业化引领全球
在《报告》发布环节,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提到:“光伏制造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多晶硅产量达50.6万吨,硅片产量达226.6吉瓦,电池片197.9吉瓦,组件181.8吉瓦。制造业总产值达到了7500亿元。”
据《报告》预测,随着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分批建设,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有序开展,户用光伏的持续增长以及各类“光伏+”项目、一体化项目的实施,我国光伏发电将进入集中式与分布式齐头并进的发展阶段,2022年新增光伏装机规模达到1亿千瓦左右。
按照这一预期,2022年我国累计光伏装机总量将首次超越风电,并呈现领先优势。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刘译阳表示,“光伏的疑虑已经打破,现在的发展目光为如何更好地消纳可再生能源。”在对促进光伏产业发展方面,刘译阳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政府调控力度;二是企业要理性决策,引导资本良性发展,保持光伏产业发展活力;三是以创新引领全产业链,利用大基地、沙戈荒发展战略机遇期,促进光伏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跃跃欲试”和“争先恐后”,充分体现在投资和建设的热情中。
据国家能源局6月16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470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409亿元,高于水电、火电、核电和风电,同比增长248.7%,相比其他种类增幅最大。
景气度持续抬升
6月23日隆基绿能宣布,其研发的HJT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突破至26.5%,又一次打破了大尺寸单结晶硅光伏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受此消息影响,金刚玻璃、京山轻机等相关HJT电池龙头前后纷纷涨停。
6月26日,隆基绿能新增1家机构对其2022年度业绩做出预测。6个月内累计共26家机构,预测2022年净利润均值为142.71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57.07%。其中,13家机构“买入”,5家机构“推荐”,4家机构“增持”,2家机构“优于大市”,1家机构“买进”,1家机构“强烈推荐”。
机构马不停蹄、密集调研,就在同一天,通威股份亦新增1家机构对其2022年度业绩做出预测。6个月内累计共27家机构,预测2022年净利润均值为174.46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12.55%。其中,17家机构“买入”,4家机构“推荐”,3家机构“增持”,1家机构“买进”,1家机构“强烈推荐”,1家机构“优于大市”。
2022年过半,尚未有光伏概念股提前对中期业绩作出预测,但从今年一季度的利润完成情况来看,多家公司今年首季的净利润额已经超越去年上半年。如晶澳科技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为约7.13亿元,今年一季度净利润7.5亿元,同比大增378.27%;一季度以246.85亿元的营收和51.94亿元的净利润额,一举摘得行业营收、净利“双冠王”的通威股份,也远超2021年中期的净利润额29.66亿元;特变电工2021年上半年的净利润额为31.06亿元,今年一季度已成功实现盈利31.22亿元。
泰达红利基金经理张勋认为:“海外光伏需求放量,国内风光大基地装机蓄势待发。今年光伏数据也会相当华丽,维持高景气。”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