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碳中和发展报告(2022)》指出,加强西电东送、产业转移等区域合作机制,有利于推动资源优势互补,助力中国实现2030碳达峰目标。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一环。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分布特征是,西北区域的太阳能及风能资源丰富,西南区域的水力资源丰富,中部区域的生物质能丰富,东部沿海则是海上风电资源丰富。
蓝皮书指出,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区域协调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协调问题,主要是指西电东送;二是推动产业转移,主要是指把一些相对能耗大的产业转移到西部,扩大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就地消纳能力。
中国西北地区属于产业发展的低梯度地区,走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发展路径是必然选择。结合西北环境容量、矿产、太阳能等优势,适合发展占地面积大、高能耗及高危行业,同时又要求这些产业具有低水耗以及对交通成本低敏感性的属性,特别是发展相对的高能耗产业,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西北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缓解“西电东送”面临的困难。
蓝皮书表示,西北区域是中国太阳能、风能及水能资源的主要集中地,是可再生能源电力基地。同时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西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水电资源,但该区域以山区为主,需要发展或承接占地面积小的产业;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能耗总量大,但可再生能源资源不足,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主要是承接西电;与此同时,还需要把一些相对能耗大的产业转移到西部。另外,我国东北部区域产业发展缓慢、可再生能源资源不足,但风能等本地可再生能源可以满足本地产业需要,主要是推动能源替代,减少弃风问题。可见,五大区域宜围绕能源资源禀赋,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机制,切实实现产业梯度转移。
蓝皮书由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碳中和发展集团联合发布。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