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循环经济产业垃圾分类开展情况,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近期面向部分企业和城乡居民开展了专项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居民对垃圾分类政策支持度较高,中小微企业在循环经济市场中占主体地位,但循环经济发展面临治理赋能不足、产业集群效应有待提高等问题。
超九成居民对垃圾分类持支持态度。调研数据显示,济南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有力、效果明显。城乡居民普遍支持、认可垃圾分类工作,超过90.0%的受访居民都对垃圾分类是支持态度,并表示愿意配合垃圾分类的相关工作。但是,调研发现,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率低,实现正确垃圾分类的家庭不足10.0%,绝大多数家庭虽然具有了垃圾分类的基本意识,但不能严格按照垃圾分类要求执行。同时存在混装混运等问题,亟需综合施策,加快推进全市生活垃圾有序有效分类投放、收运和处置,加快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中小微企业在循环经济市场主体中数量占比超八成。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受访企业中垃圾回收、再生资源、无公害化处理、绿色利用等循环经济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共有47家,占87.2%。尽管中小微企业在循环经济市场企业数量上占比较大,但由于缺乏知名度、缺少抵押物,55.0%的受访企业表示存在融资难、信贷难的问题;78.7%的受访企业表示受到资金不足的影响,受访企业在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存在困难。在产业合作方面,17.0%的受访企业表示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或研究机构(含院校)有战略性合作,能够就技术、人才和资源等进行交流互动。
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垃圾回收、再生资源、无公害化处理、绿色利用等领域的专业企业,同时也需要各行各业给予大力支持。调研结果显示,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科技创新的受访中小微企业占45.1%,但也有54.9%的受访企业认为,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等活动并不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甚至还可能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一直以来,济南不断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管与规范。但调研中发现,超过50.0%以上的中小型受访企业存在垃圾分类不明确、无害化处理不彻底的问题。
立足“金融+互联网”建立产业集群。2016年5月,商务部等六部门颁布了《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指出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为主线,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着力推动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创新,推动经营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组织形式由劳动密集型向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并重转变,建立健全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为此,此次调研建议,加强循环经济行业的跨领域合作,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垃圾回收、再生资源、无公害化处理、绿色利用等行业开发金融产品,鼓励互联网行业向循环经济领域渗透,鼓励科研机构与地方循环经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发展机制。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