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日前举行的全省生活垃圾分类现场观摩会上,省住建厅城管局局长杨建武对威海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眼下,威海已初步建立起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治理体系。
近年来,威海把垃圾分类作为精致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探索出符合威海实际的垃圾分类工作模式。截至目前,在减量上,生活垃圾焚烧量同比下降10.9%;在分类覆盖上,镇街覆盖率提升至100%;城市居民小区、公共机构、公共场所、经营场所垃圾分类覆盖率均提升到100%。在资源化利用上,可回收利用率提高至40.2%,厨余垃圾处置占比提高至9.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在作为老旧小区代表的花园社区,整个社区没有一个垃圾桶,取而代之的是“流动巴士”——载有分类垃圾桶的电动三轮车。“流动巴士”以公交车运行的模式在设置的4处流动站位分别停站15分钟,实现每小时一循环,定时投放、循环流动收集。在荣成市寻山街道寻山所村,除了设有两处垃圾分类房,村里还采取“定时定点、上门收集”和“村民自送、志愿监督”两种收集模式,确保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
威海最大综合性商场——威高广场,有不同类型商户531家,日产生活垃圾约15吨。威高广场通过源头分类制度化,以及定设规矩、定期培训、定点检查、定时整改等方式,不仅获评全国首批“绿色商场”荣誉称号,还因分类减量约20吨,降低了垃圾清运费;因回收资源利用,每年可节余增收约30万元。在另一大型商圈——韩乐坊,除了设置垃圾分类房,还为一些餐饮商家上门服务,定人、定车、定时、定点收运厨余垃圾。
这些形式多样且符合当地实际的做法正是威海全环节、全要素、全覆盖推进垃圾分类的结果。威海推广“撤桶并点+定时投放+桶前指导”经验,各村居、商超结合实际,形成了建垃圾分类房(亭)、流动巴士、上门收集三种模式;建设分类房、分类亭2192处,实现四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配置分类收运车辆591辆,实现专车专运;开展农贸市场餐前垃圾、餐饮单位厨余垃圾处理,提高资源化利用率。
在威海,垃圾分类也实现了智慧采集、智慧管理。作为高档新小区代表的万象城社区,通过撤桶并点设置了10组智能垃圾分类箱,居民可通过人脸识别、手机扫码、刷卡等方式分类投放垃圾,一旦投放错误会被语音提示。目前,此类智慧垃圾分类小区已有200个。同时,威海也把垃圾分类纳入市级数字城管综合平台,实现垃圾分类案件高效采集、派遣和处置。
如今,垃圾分类新时尚在威海成风化俗、成效明显。今年7月,省住建厅下发《关于推广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典型案例的通知》,文登区、荣成市、经开区等地的4个典型案例入选,获全省表彰推广。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