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滨士院士长期关心支持循环经济事业发展,曾担任中国循环经济协会顾问,他的逝世是我国循环经济事业的重大损失。徐院士长期从事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研究与应用,主持创建了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再制造学科,推动了我国再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入选世界“再制造名人堂”,被尊称为“中国再制造之父”。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深切缅怀徐院士在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特别是再制造理念推广、科技进步、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做的丰功业绩,对徐院士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先生,于2023年2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徐滨士院士简介】
徐滨士院士,1931年3月1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祖籍山东招远。
195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与焊接专业,留校攻读焊接专业研究生并担任焊接教研室助教。
同年10月被组织上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担任军校教员并为苏联专家担任俄文同声翻译,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8年,担任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
1990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2004年,被授予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最高学术成就奖。
2010年,当选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徐滨士院士先后承担了百余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出版《再制造与循环经济》《纳米表面工程》《表面工程与维修》等专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千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奖”、“光华科技工程奖”、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最高学术成就奖”、中国焊接学会“终身成就奖”、中国表面工程学会和摩擦学学会“最高成就奖”等荣誉称号;主持完成了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建设并获得“全军首届科技创新群体奖”。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