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成都入选全国60个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之一以来,都有哪些创新举措实现“变废为宝”?“无废城市”建设之路上,成都已有哪些成效?
近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成都积极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产业发展,传统废旧物资产业正渐变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战略性新兴发展产业。
创新举措:“互联网+回收”接入“天府市民云”
“建立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是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的具体实践,是推进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举措。”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体系建设对于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升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怎么做?成都创新举措,展开有益探索。
依托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形成以“分拣中心为平台、回收网点为支撑、现代运输为纽带”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和生活垃圾回收设施融合,推动“互联网+回收”与“天府市民云”平台对接,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聚焦集聚化、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发展,不断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实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废物、废纸等分类利用和集中处置,引导塑料瓶、废旧轮胎、废纺织品等相关项目向彭州市、大邑县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集聚,发布技术设备推广目录,推进技术装备创新应用,不断扩大循环利用规模。
亮点成效:去年回收再生资源658.76万吨
在前端,成都废旧物资回收网络逐渐完善。城市规模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废旧物资回收站点布局初步形成。截至2023年3月,全市建成社区回收站(点)2849个、分拣中心24个、智能回收屋176个,启动建设省级绿色快递网点40个,依托社区便民服务点、社区服务点、“碳中和”小屋等采用“代收代储”“定时定点”模式建立超500个回收点位。
同时,成都增强高质量循环利用能力,规范有效处置利用废旧物资。例如,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城市矿产”基地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彭州航空动力产业园入选国家级再制造产业基地,园区内已聚集5家航空动力维修及再制造企业。2022年,全市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到658.76万吨,主要品种综合回收利用率达80%以上。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收集的首要关口在于源头分类,改变居民长期形成的混合投放垃圾习惯是垃圾分类收集面临的“老大难”问题。
“成都作为全国人口规模第四的超大城市,常住人口超2100万,生活垃圾产生量达1.85万吨/日,再生资源市场需求迫切,处理不当会产生扬尘、废水等环境问题。”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行业存在“邻避”效应、配套设施欠缺、土地保障难等问题,成都先后印发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展规划等20余项规划政策文件。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