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既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策。不久前发布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2022—2023)》显示,2022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万元GDP二氧化碳下降0.8%,这意味着节能降耗减排正在稳步推进,绿色消费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促进绿色消费相关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
绿色消费是各类消费主体在消费活动全过程贯彻绿色低碳理念的行为。随着我国居民消费从主要解决“有没有”向实现“好不好”转化,消费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特征日益显现。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方通过推出美丽乡村、休闲生活、品牌消费、品质消费等消费场景,有意识地培养消费者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形成绿色消费行为习惯,通过需求端的有力拉动,带动了消费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转型。一些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纷纷完成制定与完善,从顶层设计层面有力支持了绿色消费发展,提升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和认同。
同时,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流通体系有待健全、有关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缺乏连续性、绿色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市场竞争不足等。如何有效解决?应多措并举,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促进绿色消费,并以此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其一,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积极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材料和制造工艺,加强环保标准和监管,建立绿色纺织品认证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纺织品和服装;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畜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减少农业污染,推广节约型、环保型餐饮方式,鼓励绿色食品消费;发挥经营主体关键作用,鼓励企业采用可再生材料、节能环保技术和建筑节能设计,加强建筑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建筑污染,同时,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建材和家居用品。
其二,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全社会生产和消费绿色低碳产品的内生动力。加强教育和宣传,培育和推广绿色消费文化。增强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公开与披露,通过网络、媒体和其他渠道向消费者宣传和介绍绿色产品与服务的环保性质和价值。建立相关机构和统一的认证标准体系,对绿色产品和服务进行审核、认证,确保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认证标准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提高消费者的信心和满意度。
其三,提高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占有率。鼓励市场自发进行消费领域业态调整、场景创新、品牌更新、数字赋能。从供给侧发力,通过政策激励、引导企业提升绿色创新水平,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加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智能技术、数字技术等研发推广和转化应用等。通过税收和财政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向绿色产业和环保项目,鼓励企业生产和销售绿色产品和服务,减轻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和服务的经济负担。加强示范引领作用,建立绿色消费示范区和绿色消费品牌,带动绿色消费发展和推广,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作用,推行更多市场化激励措施。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