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第一届长三角碳中和与绿色发展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我国碳排放量基数大、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短,必须以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下的碳中和,在构建现代能源技术体系、工业部门、交通部门、规模化碳移除以及健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领域发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理事长黄震在主旨演讲时指出,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区域“双碳”协同应该做到:
第一,协同制定长三角新能源电力发展规划,共建新能源发电基地和储能蓄能设施,协同开展低碳绿色科技研发,支撑能源绿色转型。
第二,协同组建长三角区域电力市场,使之成为长三角“双碳”协同发展的突破口,打破省间行政壁垒,充分发挥市场对电力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大力提升区域“互济互保、互联互通、互供互备”水平。
第三,通过协同,共同推进新能源从补充能源走向主体能源,实现长三角区域低碳绿色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高翔表示,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包括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与化石能源耦合利用技术、海上风电技术、储能技术、制氢以及氢能储运技术、生物质能以及智慧能源技术等集成形成零碳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以及零碳低碳交通,最终形成碳中和城市的新场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傅尧表示,长三角地区是中国能源消费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常规能源禀赋匮乏,但以核电、气电、高效清洁煤电及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强劲,具备能源转型优势。目前三省一市碳达峰的实现进程中,苏皖以优化提升工业结构、推动传统行业低碳绿色发展为主;沪浙则以产业转型与清洁生产推动减碳为重点。
“第一届长三角碳中和与绿色发展论坛”作为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重要年度活动。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是在上海市委及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指导下,由上海交通大学联合长三角地区著名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发起,于2022年8月17日正式揭牌成立,致力于通过产学研强强联手,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主办,上海交通大学、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