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作为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的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经济模式一头连着资源、一头连着环境,旨在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协调。当前,循环经济在国际上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气候变化、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基本路径。
近些年来,我国通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采取材料替代、燃料替代、流程优化、产品循环等举措,不断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废弃物产生,为重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不过,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仍面临重点行业资源产出效率不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范化水平低、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难、大宗固废利用不充分、综合利用产品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
无论从全球绿色发展趋势和应对气候变化要求出发,还是从国内资源需求和利用水平来看,我国都必须发展循环经济。特别是,要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其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进一步明确相关主体权利义务。鼓励各地方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完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健全绿色设计、清洁生产、再制造、再生原料、绿色包装、利废建材等标准规范。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深化强化行业管理,做细做实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处置等环节的环境监管。
其二,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推行重点产品绿色设计,强化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各类资源循环使用。推动再生资源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利用,助推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建设“无废城市”和现代化“城市矿产”基地,加强循环经济价值链整合。
其三,强化科技创新对循环经济的赋能。深入实施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围绕典型产品生态设计、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高质量循环、高端装备再制造等领域,突破一批绿色循环关键共性技术及重大装备改造。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开展循环经济绿色技术体系集成示范,推动形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