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这样的设备有20多台,但成本较高,能否推广还不好说
有这样一个数据,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今年一季度,杭州平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8400吨,刚刚过去的3月份,最高一天的生活垃圾更是达到9700吨。随着垃圾量的逐渐递增,杭州目前的大型垃圾填埋厂——天子岭,寿命估计只有5年。
“垃圾围城”已不再是未来时,而杭州正在尝试各种办法为垃圾减量,这不,试用专门处理厨房垃圾的设备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设备用起来挺神奇,它能够把果壳瓜皮、残枝落叶、剩菜剩饭这样的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料。目前,杭州市区投用的已有20多台。
吃进50公斤垃圾
吐出5公斤有机肥料
在杭州建兰中学的旁边有间小房子,房子里就藏着这么一台神奇的设备。
机器表面看起来其貌不扬,大约半人多高,两米多长。不过处理起厨余垃圾起来,本领却不小。它每天最多能吃下50公斤的厨余垃圾,消化掉大部分,最终只“吐”出5公斤的有机肥。
每天下午3点至5点半,是它“吃”垃圾的时间。昨天,记者特地去现场看了一下,设备上方有个盖子,盖子打开,工作人员把居民送过来的一袋袋厨余垃圾,倒入其中。
工作人员说,这台机器处理厨余垃圾之所以这么厉害,主要是依靠一种高温好氧菌种。这种菌种在60-80摄氏度的适宜温度下,配以锯沫、稻壳粉等辅料,进行高效发酵。
“整个发酵过程需要8-24小时,发酵之后,吃进去的厨余垃圾会有效减量,减量率是90%左右。也就是说,50公斤的垃圾,会转化为5公斤的有机肥。而这些肥料则是花草最佳的营养品。”
为了预防这台设备吃了大块头的垃圾会“消化不良”,工作人员还在旁边配了一台粉碎机,专门分解不容易消化的大骨头、贝壳,争取让它发挥最佳效果。
工作人员说,这台设备的投入成本比较高,光引进机器的费用就需要10万,每个月大约还需电费1000多元。由于这台设备的处理量不是很大,目前大部分用来处理建兰中学食堂产生的厨余垃圾,剩余的处理周边金狮苑小区、鼓楼花园居民送来的少数厨余垃圾。吐出来的肥料,目前暂时分送给小区居民。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