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大连市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深入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探索构建特色无废模式,提升固废治理能力,“无废城市”建设初见成效,为助力大连全面振兴新突破和“两先区”“三个中心”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立足大连产业特点,探索构建特色无废模式。市委、市政府高位组织推进,成立市级工作专班,紧密结合大连产业特点,谋划推动石化行业“无废园区”典范模式、石化企业绿色搬迁模式、农村生活垃圾长效治理模式三种无废模式。以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为核心,探索提升大型企业集团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路径,开辟石油石化转型升级新赛道,打造石化行业“无废园区”典范模式。探索中石油大连石化“无废搬迁”模式,统筹制定搬迁方案,秉持“三化”原则分类处置固体废物,构建石化企业绿色搬迁模式。以庄河市农村垃圾分类经验做法为模板,指导农村地区找到符合本地特点的垃圾分类减量方法,全面推广“1945”农村生活垃圾长效治理模式。
优化煤炭能源消费结构,削减固体废物产生。以“三线一单”为抓手,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引入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石化燃料使用。积极推动庄河市布局海上风电建设,推进抽水蓄能项目、滩涂光伏项目建设,启动核电站项目,构建风、光、水、核、氢(储)“五位一体”清洁能源体系,从根源上控制煤炭消费。红沿河镇核能供热示范项目建成并投运,替代红沿河镇原有12 座小型分散锅炉房,实现19.2万平方米核能清洁供暖,预计每年将减少标煤消耗5726吨、减少灰渣2621吨,大连市成为东北地区第一个采用核能供热的城市。
推进重点固废工程,提升治理能力。东北特钢集团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水渣微粉生产线,每年可资源化利用60万吨高炉水渣;松木岛化工园区再生资源产业园的大连平安环保有限公司、瑞环(大连)环境有限公司危险废物处理项目建成投产,大连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提升至74.64万吨/年,全市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普兰店区和庄河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陆续建成投用,目前全市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达到5950吨,中心城区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
营造全民参与氛围,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启动“无废城市”LOGO、吉祥物和宣传标语征集活动,营造共同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浓厚氛围。针对小微企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少、处置不及时等难题,在长海县设立1个小微源危险废物收集转运点,在金普新区等其他小微企业聚集区设2个危险废物收集转运点,有效打通小微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收集转运“最后一公里”。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