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获悉,内蒙古最近已被纳入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范围,将在资金、技术、机制等方面获得国家支持。
据介绍,内蒙古现有耕地1.72亿亩,其中盐碱地面积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9%以上。内蒙古将按照“优种适土、改土利种”的工作思路,采取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工作方法,在河套、土默川、西辽河三大灌区推广9项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将盐碱地综合利用纳入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战略一体推进。
记者在河套灌区走访获悉,当地以“大破大立”的方式建设高标准农田,采取工程、农艺、生物、化学等综合措施,陆续将分散种植的轻度盐碱地改造为“田成方、树成林、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盐能降”的良田。
据了解,内蒙古全面落实资金、技术、水资源、机制保障,完善配套项目库和数据库,逐步将全区1585万亩盐碱化耕地分区域、分类型纳入储备。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河套灌区实施60万亩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在10个旗县实施10万亩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