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就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作的努力回答记者提问。
夏应显表示,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中国政府为《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作出了历史性突出贡献,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和高度赞赏。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多个场合表示,没有中国的努力,就没有《巴黎协定》。
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采取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完善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大地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平稳运行,低碳试点示范有效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不断提升。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仅促进了我国的绿色低碳发展,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我们积极参与气候多边进程,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2017年,在全球气候治理因美国气候政策倒退而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习近平主席在重大国际场合多次表明中方坚定支持《巴黎协定》的态度和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这有力稳住了多边进程阵脚。同年,中国、欧盟和加拿大联合建立了主要国家加强气候行动的部长级会议机制(MOCA),发挥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始终秉持积极建设性姿态,相继推动完成协定实施细则谈判,达成“沙姆沙伊赫实施计划”等重要成果,今年以来我们与包括COP28主席国阿联酋在内的各方保持密切沟通,推动年底COP28取得成功,促进协定全面平衡有效实施。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一直以来积极履行《公约》及《巴黎协定》下相关国际义务,提交履约报告,全面阐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政策与行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公约及协定相关要求,持续推进国内履约工作。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