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垃圾处理 须先取信于民

来源:信息时报2014-05-06 13:51

广州白云区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居民,因饱受臭味困扰,加之最近又听说填埋场以东3公里的福山要新建垃圾焚烧厂,便在5月4日凌晨堵住了通往垃圾填埋场的道路,持续到下午5时30分才散去。受此影响,广州市区生活垃圾处理受困,大批垃圾被积压在压缩中转站。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防控标准》是有的,让填埋场周边做到没臭味,在技术上也是可能的。事实上,政府有关方面推动其他垃圾填埋场、焚烧厂上马前,在游说居民投赞成票时已宣称无臭无毒。但兴丰垃圾填埋场周边还是臭得让人难以忍受,居民先前的理性维权也没换来重视,这让人们如何再相信“无臭无毒”的说辞呢?

这件事还真扯不上什么邻避效应。邻避效应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没有既成事实。很显然,兴丰垃圾填埋场的存在已是事实,周边居民不可能赶走它。但是有关方面没能兑现之前承诺,会被推导出焚烧厂也将不值得信任的结论。有关方面总该听说过“塔西佗陷阱”吧?在丧失信任的情况下,要做好新建项目的说服工作,难度就大了。

现在的问题是,“垃圾围城”在即,已有的填埋场和焚烧厂无法满足垃圾处理的需求,因此上马更多新项目不可避免。越是如此,争取市民对垃圾填埋和焚烧项目的理解支持就越重要。而“塔西佗陷阱”一旦形成,作用范畴就不再仅限于兴丰垃圾填埋场周边,而是可能扩散开来,连同邻避效应叠加发力。

这件事已经表明,政策承诺没兑现、既有环境标准未落实,将付出难以估量的代价,主管领导和职能部门理应吸取教训。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修复政府履职的公信力,宜早不宜晚。希望市区两级有关部门拿出正视现存问题的勇气、诚意和歉意,与填埋场周边居民开诚布公,磋商制订解决问题的时间表,力争获得普遍谅解和支持。

接下来,如果要继续推动地处福山的垃圾焚烧厂上马,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就需要确保新项目按照国内最高标准,参照境外相关典范项目的运作和经验,让周边居民等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上马的全过程。

 

专家观点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