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农民成为农村产业的经营者时,他们才会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农村产业链,以城市为消费市场,把城市居民奉为上帝。
不久前,历时逾8年半的土壤污染调查结果公布了,此项调查覆盖约630万平方公里,结论是:污染超标逾16%,其中耕地污染的超标近20%!
社会以农为本,农业以地为本,如威廉·配第所言:土地是财富之母。但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居民离开了农村,越来越多的重金属流入了土地,尤其是耕地中鎘的含量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增幅超过50%。长此以往,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令人不寒而栗,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或将不再是财富之母,而成为污染之源!和水资源与空气的污染相比,土壤的污染更具隐蔽性和长期性,所以更难以根治。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的国土在制度上被区分为“大产权”和“小产权”。在这种两级土地所有制的安排下,“小产权”的土地被人为地剥夺了(或者说是限制了)交易权。在财富货币化的时代,不能交易的资产由于不能货币化而部分丧失了财富属性。人有贫富之别,土地亦有贵贱之分,城市和工业用地为“贵”,农村和农业用地为“贱”,土壤的污染就这样被漠视了。由此推论,中国的土壤污染和农业危机不仅是工业化的后遗症,而且还受到土地制度的影响。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化解土壤污染和农业危机也要从制度改革入手,而出路之一只能是:农村产业化。
居民城市化,农村产业化和土地商品化是城市化的另一个“三位一体”。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体制和一村一镇的农村管理体制必然走进历史,取而代之的将是规模化的农村产业和集约化的土地使用。美国是农业大国,耕地每4年休耕一次,600 多万农民以四分之三的土地养活了中国之外半个世界的人口。按照中国目前的城市化速度与趋势,当总人口接近15亿、其中城市人口近10亿人时,粮食供给必然不足。可想而知,一极是城市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农村和农业;一极是土地肥力下降,越来越多的土地荒芜或污染,目前已经失衡的粮食供求状态势必进一步失衡。
在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体制中,耕地的命运也会“劣币驱逐良币”:只要其中一家使用劣质化肥,家家都会追随仿效。让被歧视的农民为城里人生产粮食,他们不主动下毒就算有良心了,何谈根治土壤的污染!发达国家几乎都是通过长期的农业补贴才完成了农村土地的集中,进而实现了产业化的集约经营。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只有当农民成为农村产业的经营者时,他们才会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农村产业链,以城市为消费市场,把城市居民奉为上帝。
农村产业化以土地商品化为前提,所以农业用地无论是“流转”还是“交易”,本质上都是让耕地获得可公平交易的属性。有了政府的农业补贴政策,再有市场的农村土地交易,耕地会在流通中自发集中,土壤会在交易中按质论价,土壤的污染才能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得以根治。面对日趋严重的土壤污染,人们会本能地依赖政府的有形之手,以为只要有政府的重视和监督就能化解农业危机。而事实上,土壤污染和农业危机也有深刻的制度原因,但凡人贫地“贱”之处,几乎必然藏污纳垢!所以农村产业化的道路可一举三得:其一是农村以产业定位,方能与城市和工业平起平坐;其二是农业以市场定位,让土地商品化的机制去改良土壤;其三是消灭传统农民,让农村产业的经营者脱颖而出。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