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颁布以来,各地园区规划环评工作陆续展开,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科学布局和规划先行理念相对滞后等因素,一些地方在园区规划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规划较早的老园区工业、企业、居民区鱼龙混杂,各类用地模块纠缠不清。
二是依托大型企业自发形成工业相对集中区的小型工业园占相当比例。
三是招商引资决定园区产业类型的思路明显,引进的项目类型驳杂,尚未做到以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区域特色产业、战略招商洽谈框架为基本前提合理确定园区发展规模和产业门类。
四是历史欠账较多,园区规划区域环境容量有限甚至不足,环境配套设施相对滞后,环保专职人员缺乏,相关机制不健全。
五是园区规划与战略规划、同级规划衔接性欠缺,甚至存在局部冲突,科学统筹工作不到位,与此配套服务的规划环评工作往往不能提前介入,无法在规划设计之初,从源头上把握好以环境保护促经济发展的科学要求。
六是政府换届等客观因素导致园区规划修编频繁、规划思路混乱,规划不具备延续性。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环保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规划环评。
一是加强规划环评宣传和普及工作。在规划实际审查工作中不断向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宣传规划环评的积极意义和理念,用实际规划环评成果、案例强化宣传教育说服力度,进一步促进地方政府环境意识的形成。
二是加快规划环评管理和技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国家每年召开规划环评管理和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班,为规划环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基础。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应在此基础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宣传扩大培训对象范围,定期进行规划环评工作经验总结,加强管理和服务理念交流。
三是逐步完善规划环评工作业务协调机制等相关机制。规划环评成果的落实离不开地方政府和规划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要从工作实践中研究完善规划环评工作业务协调机制及配套的相关机制。健全园区环保工作专人负责机制,形成园区管理机构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明确负责的管理体制。建立园区考核制度,加强对园区环境管理等相关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定期通报考核结果。健全完善园区化学品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制,对违法行为起到威慑作用。建立园区环保知识培训制度,地方环保部门积极配合园区管理部门定期对企业进行培训,提出最新环保要求。
作者单位:湖北省环境保护厅环境影响评价处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