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济南市委政研室对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截至目前,济南市先后投资3.47亿元,新组建农村环卫所70处,建设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57处,初步建立了“村收集、镇收运、区县(市)运输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那么,济南的这套机制是否运转顺畅?是否还有潜在的困难?近日,记者进行了专题采访。
收集粗放
生活垃圾积成山
尽管济南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农村垃圾污染的形势和农民对环境卫生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全市涉及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街镇环卫机构设置率100%,硬件设施建设完成率98%,但在96个涉及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办镇中,仍有29个办镇存在运行不规范的问题。村垃圾收集较粗放,部分街镇因垃圾压缩车运行费用高,仍使用拖拉机收运垃圾,造成臭味熏天和渗滤液污染。此外,生活垃圾积存量大也是困扰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难题。据调查,南部山区的西营、仲宫、柳埠3个镇就有10余处多年积存形成的垃圾山,积存量达40多万立方米。其中最大的一处垃圾山位于卧虎山水库以北,占地10亩,平均堆积厚度达9米,近18万立方米,形成的污水渗入地下、流入河道,严重威胁饮用水安全。
成本太高
垃圾外运有难度
据介绍,济南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设施建设一次性投入是以市、区财政为主,但村庄垃圾收集到垃圾转运站的运行经费基本上是以街镇投入为主。以4万人口的街镇为例,每年维持在较低水平的运行费用约需120万-160万元。但值得注意的是,济南市还没有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虽然部分区县(市)开展“一事一议”方式收费,收缴难度仍然很大。此外,垃圾外运成本太高。以历城为例,由于距济阳的市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平均路途较远,该区垃圾清运平均成本约80元/吨,每年所需费用高达3000万元。此外,环卫意识薄弱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农村部分群众受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影响,不按规定将垃圾倾倒在垃圾桶内,而是就近倾倒于村口、河道、排水沟等处,从而增大了垃圾收集及清运的难度和费用。
继续推进
财政保障不可缺
目前,济南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设施绝大部分已建成,但运行管理、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限制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对此,相关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制度,明确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标准和运行规范,加强指导监督、检查评比和考核奖惩的力度。进一步巩固完善街镇环卫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建立以街镇财政为主、区县(市)财政补贴、市财政重点支持的三级财政保障机制,并纳入预算。积极推进垃圾减量工作,在具备条件的街镇、村居,采用热解、堆肥等方式开展垃圾就地减量试点工作,实现部分垃圾就地处理,减少垃圾收集清运量。同时,提高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村“两委”干部保护环境卫生的责任和意识,引导农民抛弃陋习,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