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行驶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的乡间道路上,只见刚种下的水稻长得郁郁葱葱,而过去常见的麦收后丢弃在田间地头的秸秆,却不见了踪影。秸秆都去哪儿了?
“这里80%的秸秆用于机械还田,加上其他利用方式,综合利用率达到了100%。”宿豫区农机局局长穆东介绍,过去秸秆机械还田不被农民看好,而且每亩还要支出40多元的还田费,秸秆本身并没有这么高的价值,因此大部分被农民一烧了之。现在省财政给了25元/亩的还田作业补助,直接补给农机手,农民仅需要再支出20元/亩费用即可实施还田作业了,真是省时省力又省钱。
“两年前,谁要说让我搞机械还田,我会和他吵架。”家住宿豫区顺河镇张圩村的村民王永贵说,没想到去年尝试了一下,今年小麦亩产480多公斤,每亩增产近50公斤,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秸秆还田后,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起到逐年增产的效果,而且每亩每年能够节约购买化肥成本100多元,同时也不用为焚烧秸秆发愁了!”区农委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郭国平说。
来到宿豫区大兴镇“众兴食用菌合作社”,一进门就看到一片空地上堆满了正在发酵的秸秆,这是做什么用的?
“这些秸秆收购时只有几分钱,经过发酵后种植食用菌,价值就都转到了蘑菇身上,并且身价翻了几十倍。”合作社社长王景文说,合作社每年都要购进大量秸秆,经过粉碎加工,混合动物粪便洒水浸泡成培养基料,用来种植草菇、蘑菇。目前,合作社一年可“吃”掉秸秆4000多吨,年可生产草菇、蘑菇90多万斤。
来到龙镇龙丰湾草场秸秆加工场地,只见一台台粉碎机正在把长长的秸秆切成碎片,然后经过秸秆压块机处理,就变成一块块煤球一样的黑草块。
据现场操作机器的刘师傅介绍,加工后的秸秆可以卖到300多元/吨,比收购价格翻了几倍,压成草块是为了方便运输,每台秸秆压块机每天可以处理秸秆近15吨。压成块状的秸秆多数销往本地生物质发电厂做发电燃料,同时还卖给周边的畜牧养殖大户和食用菌种植基地。
宿豫区农委副主任刘益召告诉笔者,全区50万亩小麦,每年可产秸秆25万吨左右。如今有了这么多处理办法,禁烧省事多了。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