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曹妃甸上惟一的建筑——旧灯塔依然迎风傲立,但它作为“曹妃甸名片”的地位,已被首钢京唐钢铁厂那两座“身高”128米的高炉取代。这两座5500立方米特大型高炉,是我国钢铁产业的“巨无霸”,每年可产钢铁970万吨。
“有人说首钢搬迁是怕污染北京,而曹妃甸不怕污染,这完全是个误解。”首钢京唐钢有关负责人笑着说:“实际上,这是一家完全新建的集国际最先进设备和技术于一体的钢铁企业。”这家按照“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构想迁建的企业,对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含铁物质和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基本实现废水、固废零排放。吨钢能耗、水耗、烟粉尘排放、二氧化硫排放等指标均达到国家或世界先进水平。
曹妃甸将循环经济作为立区之本,坚持走以循环经济为主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新上项目必须在钢铁、石化、电力、物流、装备制造、海水淡化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上,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表示,《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安排的重大项目,全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的甚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宁可建得慢一点,也要为后人留下科学发展的空间。”体现出河北人对大海的心存敬畏、珍惜有加。在河北的海岸线上,都标有发展红线,为的是守护蔚蓝色的大海,守住一湾诗情画意。
“让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为全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助力”
在发达地区普遍遭遇土地制约、空间难以施展时,河北沿海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非农用地、滩涂和浅海,居然还有3000多平方公里。
河北经济总量已达2.4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六,但产业结构偏重,资源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环境污染和节能减排压力日趋严重。河北年产钢铁、水泥均超1亿吨,年产玻璃1亿重量箱以上,全省碳排放强度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2011年全省有4项指标未完成预期目标,其中就包括氮氧化物排放量超标。
作为全国第一钢铁大省,河北钢铁的能耗、水耗分别约占全省工业的40%和30%,产值贡献却只有约20%,而2010年,河北GDP占全国的5.1%,却消耗了全国41.7%的铁精粉、8%的煤炭和6.5%的电能。为此,河北省委、省政府几届班子都明确提出:钢铁产能一吨都不能增加了!为了控制能耗和污染排放,河北省正在实施的《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有近90%的排放限值严于国家标准,有4项限值填补了国标限值的空白。
但钢铁又是河北第一支柱产业,是河北的钱袋子,整个行业的兴衰直接牵涉着上千万人的饭碗,又不能舍弃,怎么办?河北的选择是: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鼓励和引导钢铁产业向沿海转移,在转移中完成设备和技术、效益的升级上档。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