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垃圾处理,必提焚烧填埋,即使在推进垃圾分类的城市也是如此。一边大张旗鼓地宣传垃圾分类,一边却在加速建设焚烧填埋设施,似乎把分类处理抛到了脑后。源头分,后面混,分类垃圾得不到分类处理,分类岂能持久推进?扭转这一局面,需要全面认识垃圾的资源、环境与社会属性,并据此正确看待垃圾处理的要求、目的与方式方法。
从垃圾与环境、资源、社会的关系分析,垃圾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垃圾的污染性表现为垃圾自身的污染性和垃圾处理的二次污染性,导致垃圾在其产生、排放和处理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垃圾的资源性表现为垃圾是资源开发利用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物质资源和能源价值。垃圾的社会性表现为社会每个成员都产生与排放垃圾,垃圾产生意味着社会资源的消耗,对社会产生影响,并且,垃圾的排放、处理处置及其污染性影响他人的利益。
当前,存在夸大垃圾污染性、片面理解垃圾资源性和忽视垃圾社会性的现象。例如,过分强调垃圾的及时无害化处理,以致任何垃圾都要求日产日清和依赖见效快的焚烧处理方式。再如,目前的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中,公众大多成了旁观者,而政府却忙得不可开交,即使在源头减量与分类环节也是如此,多元治理格局迟迟不能形成。
垃圾的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对垃圾处理提出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的要求。综合考虑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与资源回收利用的效率,垃圾处理应该坚持先源头减量和排放控制、再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最后填埋处置的分级处理与逐级利用理念,均衡发展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各种垃圾处理方式的作用,尤其要加强分类垃圾的物质利用,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并减少每级处理后的垃圾排放量。
此外,要匹配建设有足够处理能力的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填埋处置设施,保障垃圾处理的安全性,实现各种处理方式的规模匹配和技术、产品、市场、价值共生,保证垃圾处理各环节的协调衔接和良好匹配,保证分类垃圾得到分类处理,并且通过分类收运体系与处理设施建设促进垃圾分类长效化,降低垃圾处理的总成本和财政补贴,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