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国家层面的另一条“生命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也正式打响“发令枪”。
环保部网站周二发布消息称,环保部已正式下发《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标志着全国范围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正式起步,环保产业第三次红利的到来更加迫近。
消息称,环保部今年将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任务,《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下称《指南》)的发布,标志着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进入全国整体推进阶段。下一步,环保部将对《指南》开展全国范围的技术培训工作,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落实生态功能红线划定任务。继续深化试点省份生态功能红线工作,建立适用于全国各地的生态功能红线边界核定技术体系,使生态功能红线落地。
**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正式起步**
环保部生态红线划分专家组组长高吉喜向大智慧通讯社介绍,生态基线是生态红线划定的最基本部分。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基本分为三步走:第一步需由国家层面制定具体划分指南;随后各省以指南为标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开展具体的划定工作;同时,国家层面还将制定多项制度保障各红线划定真正落实。
高吉喜表示,各省市将以《指南》为准则,配合环保部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及落地工作。同时,生态红线划定采取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规划,再结合地方实际协商和对接,从而划定出适应当地实际的生态红线区域。
在生态红线保障措施方面,高吉喜称,对于生态环境极其薄弱的区域,为保证当地经济的正常发展,政府将运用生态补偿机制等优惠政策予以扶持。
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首次提出,“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成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举措。
1月16日,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指出“生态保护红线”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
李干杰在文章中表示,为确保红线落地,必须从制度、体制和机制入手,建立严格遵行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保障。包括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建立生态、资源和环境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机制,完善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产业环境准入机制,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补偿机制,健全排污权有偿交易机制,建立生态保护红线考核与责任追究机制。
**环保产业有望迎来第三次红利**
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优先任务,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将为中国环保及环保产业带来重大影响,业内认为,中国环保产业的第三次红利有望正式开启。
蓝白篮网总编李建军向大智慧通讯社介绍,《指南》的发布正式拉开各省红线划定大幕,环保产业可能会从面子工程为主、“三同时”(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政策驱动,走向利益博弈为核心、“生态补偿”为纽带的第三次红利释放。
李建军表示,相较于此前的耕地红线、水资源红线、林地红线的提法,生态保护红线涉及的内容和主体更多、更复杂,是多要素的集合体。
大智慧通讯社了解到,环保产业已经经历了国家的两次红利:第一次是“三同时”融入经济建设的政策红利;第二次是环保企业在资本市场带来的“股市红利”。随着生态红线工作的推进,未来可能会出现经济建设和生态补偿博弈下驱动的“全民监管红利”。
**部分省区已先行启动**
大智慧通讯社了解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后,已有多个省市展开相关工作。
江苏省是国内首个正式划定生态红线的省份。该省2013年9月正式印发《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提出全省保护区域占国土面积20%以上的目标。今年1月初,江苏省再次明确,省级财政将安排近10亿元补助资金,支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
天津市生态红线划定工作也已于本月正式展开。该市环保局局长温武瑞15日在公开场合表示,2014年天津将以大气、水污染等6个方面作为环保工作的主攻方向,其中“配合开展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是该市今年环保的重点突破内容之一。
从目前已召开的2014年两会的省区情况来看,四川、青海、广西等多个重要生态保护区划省份均已明确,生态红线划分及保护工作是今年的重点环境工作。
“生态红线”概念自2011年提出后,受关注程度和重要性不断上升,已成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关键内容。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明确提出,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这是中国首次以国务院文件形式提出“生态红线”概念和划定任务。
2013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作为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最重要、最优先的任务之一。
**链接**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在提升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须严格保护的最小空间范围与最高或最低数量限值。
生态红线具体包括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可简称为“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三条红线。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禁止开发区确定为划定生态功能红线的主要范围。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