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垃圾分类推广至社区 首次设置餐厨垃圾处理设施
12月29日,广东省东莞市村(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在东城梨川社区启动,标志着东莞垃圾分类正式从小区推广至社区。此次,分别选取莞城、东城、南城和万江为试点,东莞垃圾分类工作宣告重新上路。在东城梨川社区,记者发现,这次除了发动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之外,首次在社区内设置了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将餐厨垃圾变成肥料消化在社区。
垃圾分类试点再启动
早在2011年6月29日,东莞市首次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但是在媒体今年的回访中发现,全市42个试点小区推进情况并未如愿。针对垃圾分类推进举步维艰,东莞市长袁宝成提出“垃圾分类工作最好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镇(街)或社区试点成功后在全市推广”的指示精神后,东莞市城管局决定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推向大市区的四个街道和社区,包括了莞城、东城、南城和万江。
在梨川社区的多个垃圾回收点,记者看到新放置的垃圾桶上都标明了存放的垃圾种类。红、蓝、绿、黑四种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只能投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其他垃圾。
据了解,近百户居民家中已统一配发家用餐厨垃圾收集桶,并每天派发1个餐厨垃圾收集袋,要求居民在家中就做好垃圾“干湿分离”。对于从此垃圾需要分类投放,梨川社区居民王女士称“分类投放会嫌麻烦一些,不过配了餐厨垃圾袋和垃圾桶的话,专门放在厨房也不会增加负担,所以应该能够坚持下去。”
餐厨垃圾变成有机肥料
至于东莞垃圾分类一直以来饱受诟病的末端缺乏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后处理时还是混合处理的问题,梨川社区亦首次引入了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设置在东城06号垃圾中转站的梨川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中心每天能够“吃”下2吨餐厨垃圾,并且“吐”出数百斤生物废料,而剩余废油则由有资质公司回收利用。
据东莞市城管局方面介绍,这次启动的社区(村)垃圾分类试点期间,由政府向家庭住户每户提供1个家用餐厨垃圾收集桶,并每天派发1个餐厨垃圾收集袋,在4个街道及选定的村(社区)聘请专职垃圾分类督导员,对试点区域投放的垃圾进行检查,对未按要求定点投放的要反复上门进行劝导,严防反弹。据悉,现有试点小区继续按照109.5元/户的标准(用于每天每户派发1个餐厨垃圾袋,0.3元/个),由市、镇街两级财政按5:5进行补贴。同时参照广州市的做法,2014年由市财政一次性补贴莞城、东城、南城、万江4个街道各80万元作为启动经费 ,不足部分由各街道财政自行解决。
至于备受关注的分类出来的垃圾如何分类处理的问题,东莞市城管局方面表示,试点期间4个街道的餐厨垃圾收运由各街道组织负责,安排餐厨垃圾收运车辆及人员,设定收运路线,每天定时对餐厨垃圾进行收运,日产日清。对于有害垃圾,则由市垃圾分类办组织专业公司对全市试点有害垃圾进行收运,每月至少收集一次;对于可回收物由市垃圾分类办选定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由回收站点定期上门回收或提供预约服务。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