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到1.7万吨,8座大型垃圾处理设施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7座垃圾卫生填埋场将在2-3年内填满封场。
市人大代表、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刘志国表示,北京每年建筑垃圾产生量高达4000万吨,资源利用率不足30%。
刘志国代表建议,要加强源头控制,逐步实现建筑垃圾的分类,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其他建筑工程优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
现状
垃圾处理能力存缺口
在高峰的2008年,本市全年产生垃圾672万吨,平均每天1.84万吨,如果用载重5吨的解放卡车运,能装3687车。据测算,2015年餐厨垃圾日产生量将达到2650吨。
北京市副市长张延昆曾表示,当前,本市垃圾处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生活垃圾处理缺口大,现有设施普遍超负荷运行,垃圾管理不到位。
7座垃圾填埋场两三年内将填满
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总设计能力17530吨/日,与生活垃圾产生量17700吨/日较为接近,但是存在各处理设施负荷不均的情况,8座大型垃圾处理设施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最高的负荷率达到246%。
垃圾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不仅造成渗沥液难以处理、臭味难以控制,而且还大大缩短了垃圾处理设施的使用寿命。7座垃圾卫生填埋场将在2-3年内填满封场。
措施
2015年前七成垃圾改为焚烧等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年)》中明确,“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建设35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和渗沥液处理设施及5项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仅2013年至2015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外围配套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将达502亿元。
2015年,本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将达到2.4万吨,七成垃圾不再填埋,而是采取更为环保的焚烧、生化等资源化处理方式。此外,三年内还将确定垃圾处理费的收费标准。垃圾异地处理经济补偿机制也将进一步完善。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