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厨余垃圾处理项目下周试运

作者: 周丹红来源:都市快报2014-06-18 09:27

位于杭州市天子岭的厨余垃圾减量项目一期,将在下周(25日)试运行,杭州主城区每天200吨垃圾经分选、机器处理后,95%可变成有用的沼气和塑料。其中沼气约1.6万立方米,按照每立方沼气发电2度来算,可发电3.2万度。

也就是说,主城区每天产生的350吨厨余垃圾,其中200吨将告别填埋处理方式,“晋级”为垃圾减量处理模式。很好奇这个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吧,来看看一片西瓜皮的奇妙之旅吧。

大家好,我是一块普通的西瓜皮,夏天来了,杭州每天有不计其数的“我”产生。

昨晚6点,主人啃完甜蜜的瓜瓤后,把我扔进了垃圾袋。那是一个墨绿色的袋子,里面除了我的同类,我还遇到了鱼刺大哥、肉骨头大伯、生菜叶小妹、荔枝壳小弟……

同袋子的荔枝壳见多识广,告诉我,我们这个团队叫“厨余垃圾”。杭州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后,食物垃圾要跟包装纸、衣服之类的可回收的东西分开来装,到时变废为宝就会简单很多。

过了没多久,主人出门散步,顺便把我们拎到楼下,扔进了一个绿色的大塑料桶。

老实说,大桶的盖子盖上后真的非常闷,但想想这样别人就闻不到异味,所以我们也就忍了。

第二天早上6点,穿着橙色工作服的保洁人员来了,他把我们周边各个大绿桶都收集在一处,十多个呢。半小时后,一辆车厢上贴着厨余标志的垃圾专车来了,所有绿桶里的东西都倒进了车厢。

我们的奇幻之旅也开始了。

“专车”带着我们一个小区一个小区逛,很快车厢就“满员”了。8点不到,大家来到了天子岭。

车厢轰一声打开,我们争先恐后往下跳,迎接我们的是天子岭的生态填埋场。被填埋后经发酵,我们能产生沼气。

听说下周三我们还会被送上“厨余垃圾减量项目一期生产线”,这里能让我们瘦身到只有原来的5%体积,还能让我们发挥更大的能量——发电呢。

我真想成为这条神奇生产线上的第一批“客户”。

不过,听说这条生产线也有脆弱的地方,它无法“消化”像陶瓷碗、玻璃、纺织品之类的垃圾,一不小心吃进去有可能会“受伤”,所以,大家一定要记得把垃圾分清楚,其他垃圾不要丢到厨余垃圾袋里啊。

 

专家观点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