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环保部发布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这是继环保部1月份对标准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之后的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
2015年1月13日,环境保护部公布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这是自1995年发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来的首次修订。此次标准修订的重要依据是新《环保法》,新《环保法》部分解决了实施土壤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问题,但其中原则性、一般性规定有待进一步细化、完善。
与初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标准内容有了一定的调整:农用地土壤污染物控制项目在原有10项基础上增加了11项至21项(初稿在原有10项基础上增加了10项,比二稿少了一项“总钼”),还明确提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新环保法规定,建立和完善土壤环境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
现行标准中土壤污染物项目10个,其中:8个为无机污染物(镉、汞、砷、铜、铅、铬、锌、镍),2个为有机污染物(六六六、滴滴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总锰、总钴、总硒、总钒、总锑、总铊、总钼、氟化物(水溶性氟)、苯并[a]芘、石油烃类总量、邻苯二甲酸酯类总量等 11 种污染物项目。
在二次征求意见稿的编制说明中,解释了标准确定土壤污染物项目的根据。分别为土壤中污染物检出率情况、土壤中污染物超标情况、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项目、农产品质量标准污染物控制项目以及其他相关标准污染物控制项目。其中,土壤中污染物超标情况参考了去年4月环保部与国土资源局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以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和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为评价项目,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 16.1%,超标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超标情况看,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从典型污染类型土壤污染状况看,在调查的 690 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的 5846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 36.3%。从全国土壤污染格局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同时,编制说明进一步补充了实施与监督要求。依据新《环境保护法》,明确了标准实施和监督的两方面要求:一是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行环保统一监督管理职能,负责监督本标准的实施。二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建立和完善土壤环境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定期开展土壤环境调查、监测,并依据本标准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此外,编制说明还提到了土壤环境基准的不确定性,并指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启动土壤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的依据,通常不能直接用于土壤修复目标值或土壤修复验收标准,确定土壤修复目标值、土壤修复验收标准或局部地区是否超标,应根据土壤污染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结合土壤环境背景水平(或本底)判定。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