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8从南京市城管局获悉,主城120多个小型垃圾中转站年内逐步取消、转型,社区垃圾将实现就地收集,集中到江南、江北的二级中转站处理。目前,我市正在雨花台区、浦口区建设二级生活垃圾中转站,单个中转站承载量均在1500吨/天,预计年底能建成投入使用。
市城管局科技信息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型垃圾中转站在除臭设备、渗滤水处理等方面都缺乏严格的标准,有的中转站甚至还直接在路面进行中转。比如,四牌楼中转站在没有停工前,小板车把垃圾运过来后,都是在路边直接处理,每天要持续到晚上9点。路面上脏水四溢,在几百米外就能闻到飘散而来的臭味,周围的居民不堪其扰。
不仅是破坏环境的问题,这些小型垃圾中转站也早已超负荷。按照国家规定,每2—3平方公里应设置一座垃圾中转站,如果居住区人数达到3—5万人,也应建一座垃圾中转站。然而,这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实现。由于环境、卫生等问题,老小区周边的垃圾中转站堵的堵、关的关。此外,新小区在建设初期,也经常忽略规划垃圾中转站,这就导致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竟然找不到一座垃圾中转站。比如,河西中心片区只有3个垃圾中转站,环卫工人赵师傅每天要拖着人力车跑好几站路才能把垃圾运到中转站,有时一趟拖不完,还得跑两三趟。
据介绍,我市正采取的措施是借鉴上海的做法,即在每个社区旁都设立一个垃圾收集点,只承担本社区的垃圾。“这样就不会出现垃圾量过大、来不及处理等情况。同时,每个收集点的占地面积小,收集速度快,每天只需要工作1—2个小时,这样不仅能降低垃圾转运的次数,还能减少垃圾在中转过程中污染、扰民等问题。”市城管局相关人士介绍。
目前,我市每天的垃圾量在6000吨左右,基本都是由各垃圾中转站自行运往三大垃圾处理厂,还停留在零散式的小车运输阶段。市城管局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李奇强说,由于每个小型垃圾中转站的垃圾量有限,他们一般不会使用超过10吨以上的车辆进行运输。等到二级生活垃圾中转站建成,每个社区的垃圾都要集中到二级中转站才能运往垃圾处理厂后,考虑到运输路程会加长,他们会选择吨位在20吨以上的大型车辆作业,这样会大大提高效率。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