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雾霾进入高发期,东北三省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先后遭遇严重雾霾天气。综观各方对雾霾成因的分析,有一个重要“元凶”频频被提及,那就是散煤燃烧。
“村边郭外散煤烟,阴霾漫漫欲染天”,这是互联网上对我国散煤燃烧现状的形象描述。据估算,我国燃煤中约有20%~25%是散煤,每年消耗量在6亿吨至7亿吨。散煤燃烧效率低下,污染物低空排放,大多无治污设施,集中燃烧于采暖期,这些因素都使散煤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十分显著。
散煤燃烧问题为何多年来难以彻底解决?
从分布上看,散煤燃烧主要存在于城郊及农村地区,这些区域监管力量薄弱。即便有监管力量,由于缺少相关标准,也使监管无据可依。从使用上看,由于劣质煤价格便宜,更容易被人们选择。而且只要煤的热值没问题,很少有人会考虑污染物排放量大不大的问题。再加上缺少资金来源、投资动力不足等因素,让各地在散煤燃烧治理上进展缓慢。
散煤燃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对其治理最好从源头着手,不能等其流入千家万户再进行末端治理。
首先,要制定严格的煤炭质量标准,加强对煤炭销售、流通各环节的监管。国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大对民用散煤清洁化治理力度,减少煤炭分散直接燃烧,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可不久前,环境保护部会同其他多个部门抽查了京津冀地区多个城市燃煤质量,发现煤质超标问题普遍存在。可以看出,在源头控制方面,散煤治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其次,要用好价格杠杆。在散煤治理问题上,政策措施能否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众是否配合,如果成本过高,即便有充足的洁净替代能源也很难推广落地。这就需要政府部门通过提供优惠补贴、完善配套服务等措施,推广低价清洁煤或其他替代能源、清洁炉具,增强清洁能源的市场竞争力,让劣质燃煤丧失“立足之地”。
再次,从长远来看,还需要各方协力加快煤炭清洁化利用,发展天然气、电力及可再生能源等清洁替代能源,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推广使用清洁煤的认知度和自觉性,形成多途径、多渠道减少散煤使用的格局。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