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日,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目的是保护好绿水青山,让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促进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调动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目前,随着国家长江经济带等流域经济战略的实施,探索和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刻不容缓。
明确界定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
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是指有补偿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负有流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职责或义务,且依照相关规定或合同约定,应当向上游提供生态补偿费用、技术、物资甚至劳动服务的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包括流域下游政府或外国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甚至个人。
流域生态补偿的客体是指为特定社会经济系统提供生态服务功能,或生态现状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和损害的流域生态系统,包括向社会提供生态服务、提供生态产品、从事生态环境建设、使用绿色环保技术或者因生活地、工作地或财产位于特定流域生态功能区或经济开发区域而使正常的生活、工作条件或者财产利用、经济发展受到不利影响,依照相关规定或合同约定应当得到物质、技术、资金补偿或税收优惠等的流域上游政府、社会组织、地区或个人。
准确核算流域生态补偿的标准
目前,流域补偿标准很难达成一致。具体来说,流域补偿标准的确定不外乎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种是基于上游供给成本核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上游供给成本即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本,包括直接投入成本和机会成本。直接成本指上游地区为保护、维持或者恢复生态环境而投入的成本,是实际发生的支出和费用。机会成本指因选择某一决策而放弃另一决策所丧失的利益,我们把放弃的其他方案中最大经济效益称作此资源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从理论上讲,直接投入与机会成本之和应该是生态补偿的最低标准。低于这个下限,生态补偿理论上将达不到激励生态保护行为的目的。
另一种是基于生态服务价值核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流域生态系统价值转移补偿额度可以从以下3方面考虑:生态系统价值转移的最低额度,即水源区内水源涵养林提供的核心生态系统服务(涵养水源)转移的价值;生态系统价值转移的基础额度,即水源区内水源涵养林提供的所有生态系统服务(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洪蓄洪、净化水质等)转移的价值;生态系统价值转移的全额额度,即源区内所有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转移的总价值,包括水源涵养林、其他林木、农田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考虑大气调节、水源涵养、土壤的形成与保护等。
建立流域生态补偿组织协调机制
由发改、财政、水利与环保等相关部门共同组建流域生态补偿管理与协调中心。研究制定实施流域生态补偿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协调水利、财税等相关部门的利益关系;制定从受益部门征收生态补偿费或税的具体政策与规定;执行国家生态补偿的相关政策与决策;申请中央公共财政的环保专项或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制定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为生态补偿资金的具体政策与措施;制定生态补偿资金使用与监督政策;制定生态补偿项目的申请与审批规章;制定生态补偿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估规范;协调解决流域生态补偿的争议与纠纷问题;协调涉及跨界流域生态补偿工作。
探索流域生态补偿额度核算机制
流域生态补偿核算机制包括完善的生态补偿核算制度、明确的生态补偿核算执行部门、完善的生态资源核算价格政策及科学的生态价值与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体系。探索生态补偿核算机制,需要建立包含生态补偿核算细目的绿色GDP、林业、水利和国民经济发展等统计申报体系,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核算与执行制度。同时,要明确流域生态补偿核算执行部门,按照现行的政府职能机构和结构,由财税职能部门会同各级统计、审计职能部门协调实施生态补偿的统计与核算工作,由财税部门负责征收、分配和使用生态补偿资金。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